- 小笔非刀
不敢张嘴——— 这是中国老百姓的郁闷。躲过苏丹红,躲不过瘦肉精;躲过农药,躲不过添加剂;躲过三聚氰胺,躲不过地沟油……食品凶猛,防不胜防。日子不好过,还得过;食品不好吃,还得吃,怎么办呢?广州市质监局的官员先生给普天下郁闷的消费人士划了个道:“安全是买回来的,保证食品的安全需要付出成本,市民不能总希望食品价格越低越好。”
这话翻译成小笔非刀的语言就是:想吃得安全吗?多掏钱!一语惊醒梦中人,咱终于知道有些大商场里为啥两头蒜包装一下就卖十几块,半斤肉可以卖到五六十……哥卖的不是蒜和肉,卖的是安全啊!你天天嚷嚷菜价贵,可光掏个仨瓜俩枣,能保证买回去的是菜就不错了,还想着什么不残留毒药!这种对劳苦人民没感情的话,挨骂是肯定的,据说现场就一片哗然,最有阶级立场的反驳是:不能只让有钱人享受放心食品,而忽略低收入家庭!
别人怎么想不知道,反正兄弟我从这位官员的雷语中受益不少:多么朴实的大实话啊,咱终于弄明白了吃不上放心食品的症结所在——— 作为死心塌地捂着钱包包不肯放松的消费者,咱早被某些监管者抛弃了啊!人家不觉得你掏这么点钱还有什么食品安全的问题;人家给更贵产品保驾护航都忙不过来呢!什么叫水涨船高,这就是。食品安全一条道,只要你肯把钱掏!21世纪啥最贵?安全!
一分票子,一分服务,多符合市场规则啊!但仔细一想,不对啊,质监干部可是纳税人凑钱供养的,咋还要再花份钱供养“安全”?这不是要把公权当商品卖,让老百姓当冤大头吗?更抓狂的是:依照水涨船高的逻辑,咱们得拍下多少水(票子),才能把安全这条船摆稳妥了?会不会大家多掏钱了,啥东西都贵起来了,食品质量还是外甥打灯笼——— 照旧(舅)?食品安全到底多少钱一斤,你先明码给个价,咱也好细掂量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