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新不到一个月,袁纯清即为山西发展号脉。
“山西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实现一个能源资源大省的发展转型,是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近期在调研中对山西做出上述定位。
本报记者获悉,自6月中旬开始,一场转型发展大调研在山西展开,调研主题涵盖城镇化建设、煤炭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研究、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发展研究、装备制造业研究、科技支撑等19个主题,交由山西18个常委和副省长牵头参与,每人领一个。
其中,袁纯清亲自牵头《山西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
此次大规模调研活动将于8月中旬结束。袁纯清希望借此次调研活动,为山西描述清晰的山西转型发展路径,作为施政的开端。
面对一个沉重的山西,袁纯清已然开始亮剑。他的使命是将一个自然资源大省打造成经济文明强省。
1.山西要打破“资源诅咒”
山西发展因煤而兴,问题因煤而生。
在经济变革和发展中,山西形成“一煤独大”的重型产业格局,煤、焦、冶、电、钢铁产值对GDP贡献率在80%以上。过度的能源依赖使山西深陷“资源诅咒”。
所谓“资源诅咒”是说,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与其不良经济发展现状的相悖现象。即丰裕的自然资源并不一定会导致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反而更多情况下与经济增长负相关。
带领山西走出资源“困境”是袁纯清肩上的重担。在袁纯清看来,“山西要以煤为基,实现多元发展;不仅要挖好煤,还要用好煤。”
煤炭产业仍是山西转型的工具。“煤炭是山西产业发展的树干,其他产业皆为枝叶。资源省份转型发展首先依靠自有资源,煤炭是山西离不开、跳不过去的槛儿。煤炭产业只有实现转型,其他产业转型才有基础。而煤炭产业转型的抓手是煤焦冶电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山西省社科院院长李中元说。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黄晓勇认为,产业转型需要综合考虑资源开发阶段、规模、产业自身链条长短以及城市区位特征等多种因素。如果资源处在衰退期,则地方政府就不宜选择产业延伸模式。资源规模也会限制产业选择模式,资源加工业一般都有经济规模的要求,只有较大资源开采规模才适宜采取产业延伸模式。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的资源型城市较适宜选择产业更新模式或复合发展模式。
“对山西而言,无论从煤炭产能,还是煤炭地质储量而言,山西完全有延伸煤炭产业链、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和条件。”李中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