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下午,技术人员避开强光,将近百桶优势细菌群投放到500米长的“战场”中
4月30日,技术人员将增氧、翻淤泥的设备安装到位
5月5日,技术人员采集水样,留作对比用
本报记者宁峰图/文
西安市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先后在1983年、1998年和2004年对护城河进行大规模的清污工程,但效果不佳,污染出现反复。
西安市城墙管委会今年采取“细菌战”——一种生物方法清理河底淤泥,新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对城市治污提供了新思路。
“天天晨练从这里走,发现水比一个多月前清多了!你看,很多燕鸥还到这里来抓鱼!”顺着郭大爷手指的方向看去,西安市玉祥门南侧一段的护城河明显要比其他河段水清澈。
一个多月的“细菌战”初步见效,护城河的水变清了。
人工战 成本高“战果”差
西安护城河是古城墙景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水质污染,时常被市民和游客抱怨,污染治理几乎年年都搞,但总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西安城墙景区管委会建设处刘文海处长介绍:护城河1984年改造完成,担负着老城区、环城路、二环路范围内的排水、排污任务,进入护城河的污水管道有17条,雨水管道34条。雨天时,雨水会将大量垃圾、泥尘带入护城河,令护城河水变为典型的生活污水污染河。
管委会从1998年开始清理河底淤泥,每天给护城河注入5万立方米清水,每天要花费一万元左右,但依然不能彻底清除淤泥,效果也不明显。
要彻底切断污染源,迁移排污管需要二百多亿元,还有很多技术难题。相关部门只能下决心开始寻求新方法净化护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