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的卢生武耳朵已经不太灵光了,但是孙子卢帆勃说话时,老人家还是专注地看着他 记者张杰摄
华商报讯(记者耿彦红 实习记者刘志龙) 早上6点起来,晚上12点才休息,高三整整一个学期每天中午都不休息而是在教室学习,长安区杜曲街办西樊村17岁少年卢帆勃用勤奋刻苦换来了649分的高考好成绩。然而这个家却高兴不起来,4年前他的父亲突发脑溢血离世,留下一个老人,一双正在上学的儿女和瘦小的妻子李晓梅。
白发老人愁孙子上不起大学
“娃考了高分,高兴嘛,但娃咋上得起啊?”满头白发的老人卢生武满面愁容地说。已经81岁的老人是卢帆勃的爷爷,听力不好,卢帆勃在第一时间把考了649分的消息告诉老人时,老人又喜又愁。
卢帆勃说,父亲走后,妹妹初中毕业便因家里供不起辍学了,现在西安一家店当学徒。妈妈李晓梅则在南门里一酒店洗碗,每月700元工资,家里只剩下他和爷爷。他打算等录取结果下来后,便去打工。家里的4亩地因没有劳力,麦收后便荒着,全家全靠母亲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着。
辍学的妹妹要供哥哥上大学
提到母亲,卢帆勃眼镜后面的眼睛湿润了,他说最感谢的人是母亲。为了不给自己压力,母亲从不把家里的经济状况告诉自己,从不讲她的苦。自己只是隐约知道家里欠了不少钱,其中就有抢救父亲所欠的。每个月母亲都会按时把生活费给他,高三时,还时常给他买些补脑的营养品,而母亲自己却舍不得花一分钱。
母亲还时常给他打气鼓励,卢帆勃手机中至今保留着一条舍不得删掉的短信,那是母亲今年大年初一发的短信。过年了,打工的母亲却没有回家,给他发了短信:你将告别幼稚的17岁,迎接一生中最难忘的18岁,愿你珍惜这一切;你将面临虎年的各种挑战,希望你能战胜虎年的挑战!“妈妈的信息激励我高考”,卢帆勃说高考那几天他经常会看看这些短信。
母亲李晓梅无奈地说,儿子和女儿都是心头肉,可眼下只能咬紧牙关供儿子读书,女儿卢云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只能靠她自己打工挣上技校的学费。懂事的女儿还说,哥哥考上了大学,要和母亲一块供卢帆勃上大学。
“我想快点找个工作,不让妈妈那么辛苦”,身材瘦小的卢帆勃恨自己不能早点挑起家里的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