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先期的牧场
天水,秦度过童年时光。在这里,秦人足迹遍布四野。牧马滩,即是其中之一。
秦人先祖非子牧马有功,于公元前890年被周孝王封邑于秦亭。自非子“邑之秦”以后,历六世,经200多年的发展壮大,至秦襄公时,秦人的主要势力才东迁至陕西关中一带。
牧马滩位于天水市东南56公里处的党川燕子关,相传周孝王十三年,秦先祖非子在此牧马有功,被封为附庸,准许在秦地建邑。秦为非子部落的正式名称,号称嬴秦。秦地建邑成为秦立国的起点。
来到林木茂密、幽静深邃的牧马滩,早已见不到群马奔腾的景象,碧野连天的草地中,雕塑的8匹腾蹄欲飞、神态各异的大马,似与两千多年前的同伴一比高下。
天水市秦文化研究专家李子伟介绍,1986年,考古人员在牧马滩发现多处秦汉古墓,以秦墓居多,出土文物400余件,是研究当时政治、经济、生活与文字的重要文献。其中,有战国时期秦木板地图,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地图。“秦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夺目的文化,此后的数百年,秦人部族逐渐壮大,过陇山到宝鸡、咸阳,建立了强大的大秦帝国。”李子伟说。
专家的介绍吸引了媒体同行的兴趣,大家纷纷在牧马滩凭吊怀古。“站在这片土地上,闭目沉思,仿佛能与先祖对话,感受到他们的精神魅力。”《新民晚报》总编办主任秦武平说。
真可谓:三千年秦陵尚存,烟迷关河,霜染疏林,漫天余霞挽夕照。
十万里江山犹在,代迭唐宋,风悲华发,一行征鸿动客愁。
采访手记:
酷暑的夏日,我们从西安的兵马俑、秦皇陵,到咸阳的秦城遗址、沙河古桥,到宝鸡的青铜博物馆、陈仓石鼓、秦公一号大墓,辗转天水的盐官、大堡子山、牧马滩,一路走来,寻根问祖。
大秦帝国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明体系,具有强悍的生命张力与极其坚韧的抵抗力。自然条件的严酷、内部整合的激烈、野蛮部族的蚕食、强大外敌的入侵、意识形态的较量、各种文化的渗入,都远远未能撼动她的根基。
秦帝国兴亡沉浮的四百多年中,华夏文明历经千锤百炼而炉火纯青,具有无可匹敌的独立性与稳定性。秦帝国时代创造的原生文明,使中国人在2000多年中历经坎坷曲折而没有迷失。
《关天经济区规划》,一幅山水人文的绝妙组合。西安是龙头,咸阳是龙背,宝鸡是龙身,天水是龙尾,这条巨龙从头到尾闪动着“秦”的鳞甲,张扬着“秦”的威风。今日关天携手,优势必将互补,大秦文化之光,定会如日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