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中国报道
国内幼儿园入园难于考公务员 引起中央关注
http://news.hsw.cn    来源: 济南日报  2010-07-26 07:46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难于考公务员 贵过大学收费   幼儿园入园难引起中央关注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近一段时间来,上幼儿园难的问题不仅让家长倍感焦心和苦恼,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

  幼儿园,咋成了稀缺资源?问题症结在哪?“新华视点”记者最近历时半个多月,深入部分城市调查发现,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已成为许多家长的呼声。

  公办园俏 民办园贵

  前一段时间,北京昌平区工业幼儿园门前的“壮观”场景,让许多家长记忆犹新。为给孩子争取一个宝贵的入园名额,一百多名家长,搬来了帐篷、行军床、躺椅板凳,在门口排成了长龙日夜坚守,来得最早的煎熬了九天八夜,但很多人却依然未能如愿。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大城市普遍存在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的问题。天津市内每个区也仅有二三十所公办园,南开区一些热门公办幼儿园报名人数和招收人数之比超过4:1;深圳全市有1000多所幼儿园,小班新生学位约7.3万个,但2007年全市新生儿达13.5万人,按三岁入园估算,供需缺口接近一半。

  由于供需失衡,各地公办幼儿园很“吃香”,但受招生数量限制,很多时候家长需托门路、找关系、拼背景。南京市一家知名公办幼儿园,只招80名孩子,却收到800多张“打招呼”的条子。

  资源的稀缺,也带来收费的昂贵。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一些公办幼儿园表面上收费不高,但却以家长“自愿”形式收取所谓“赞助费”、各种名目学费等。天津几家公办幼儿园,仅保育费一项基本都在1200元以上。南开区第一幼儿园每月保育费1500元,饭费260元,共1760元。

  民办幼儿园又如何呢?记者发现,这类幼儿园“两极分化”严重,条件和公办幼儿园差不多的收费一般让普通民众难以承受;而收费低廉的又往往办园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甚至是黑户幼儿园,让家长难以放心。

  公益性差 投入不足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认为,“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公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比例不当,教育投入比例过低,这反映出有关部门对学前教育的定位存在问题。

  多位专家都认为,当前,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被忽视,相关部门过于强调非义务性。类似“社会为主、公办示范”的办园思路,将举办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推向社会力量和市场,由此导致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当前学前教育缺乏独立和明确的政府投入机制。在北京,对公办园的财政投入在各级各类教育总投入中的比例,从2000年的2.05%下降到2007年的1.92%,有的区县学前教育专项投入仅80万元。2008年,北京十几亿元教育附加费中,学前教育仅有0.39亿元,仅占3.1%。有些省市这一比例更低,仅占整个教育经费的1.3%左右。

  厘清职责 提高投入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日益突出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刚刚结束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促进公平”已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而此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教育专家建议,国家应当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形成以政府办园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当务之急是各级政府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公办幼儿园,以满足城乡居民子女的“入园”需求。

编辑:梁铮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幼儿园入园难至少持续5年 政府被指职能缺位 07-22 10:11
世博会昨入园人数锐减至7.88万 最终或远低于预期 05-06 14:11
世博前3日56万人低于预期 世博局:有两大原因 05-04 15:37
世博园首个公众开放日:等候平稳有序客流快速入园 05-04 14:25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