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彭慧
她最大的理想是当老师写文章
她曾告诉爸妈,她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她的同学说,她最大的理想是当一名自由撰稿人……然而,她所有的理想,都在那个黑夜戛然而止。
高中曾退学再读升大学
1987年10月出生的彭慧自小就跟着在广州打工的父母一起生活,幼儿园、小学都是在广州上的。初二,由于弟妹们陆续出生,家里的负担越来越重,她被父母送回五华老家读书。彭慧自此成了一名“留守孩子”,孤身一人,“常一个人哭泣”。
2005年,彭慧考入当地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但很快就坚持不下来了:由于长期缺乏营养,导致她低血糖,缺钙,经常晕倒。彭慧想到了退学。
离开校园后的彭慧到广州帮表姐带孩子,一年后,还是经不住对读书的渴望,重返家乡求学。2008年夏,彭慧考入梅州嘉应大学。
暑期打工挣得钱给妈妈
由于家里负担重,彭慧上大学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
每年寒假和暑假,彭慧都会到广州找工作,曾做过家教,还进过饭店、工厂。她的母亲告诉记者,一个假期下来,彭慧可以挣到三四百元,最多的有六七百元。“但她从来不花,全部交给我。我每次问她需不需要钱,她都说不需要。她平时连一分钱都不乱花,买的是最便宜的手机,穿的衣服也都很普通。”
惟有诗情才气留在世间
今年,原本是让彭家开心的一年:6月,彭家最小的弟弟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而在此之前,彭家四姐弟(彭慧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中的三人都考上了大学。在这样一个贫困之家,在五华农村,这简直就是一个传奇。
今年5月,彭慧告诉她最好的朋友小向,将来大学毕业了,她要回到五华,当一名教师。“其实,这是她妈妈的心愿,觉得她太瘦弱了,在大城市打工会被人欺,让她当教师。”
彭慧还对小向说,她在农村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必须有一台电脑,平时写写东西。而写作,一直是她最大的爱好。
6月25日彭慧给妈妈打电话,说已经买了车票,假期开始就去深圳打工。妈妈担心她的安全,她说有几个同学与自己一起去。
可是4天后,她被人杀害了。
她永远地离开了她所热爱的这个世界,她的文字留在世间:午夜,人行道上一片寂静,月亮失去记忆了吗?她独自微笑,在灯光下,脚下积满了枯叶,而风开始悲叹,每一盏街灯似乎都在发出宿命的警讯……
家属推测
熟人作案 杀人灭口
彭慧的家属向记者透露,彭慧遇害后,有人发现她的书包和眼镜都在阅览室的课桌上,家属们据此推测:彭慧当晚之所以出现在8楼天台,不大可能是看书累了后独上天台休息,一定是别的原因让她走上了天台。家属们告诉记者,应该是与彭慧相当熟悉的人把她叫上去的。“一个柔弱的女孩子,又是晚上,不是熟人叫,她应该不会去到人比较少的楼顶天台。”如果是熟人把彭慧叫上8楼天台,那么,这个“熟人”会是谁?彭慧的舅舅告诉记者,他们怀疑,可能是彭慧知道、掌握或目睹了某人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对方担心一旦被彭慧说出去将导致自己身败名裂,于是杀人灭口。
至于“某人”是谁,彭慧的家属觉得,应该是与彭慧接触较多的同学、老师或朋友,“只有这些人,才能把彭慧从阅览室叫到8楼天台”。 新快报记者 王剑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