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设专人做好清扫保洁
也许有人会问,蔬菜早市会不会影响市容和交通呢?为此《规定》明确要求,蔬菜早市设置在遵循便民利民原则的同时,要不影响交通,不占压盲道,不影响城市容貌观瞻。
城六区各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蔬菜早市清扫保洁的责任人和具体要求。同时,蔬菜早市应当设立明显标志,注明市场长度宽度、经营品种、摊位数量、销售时间、管理人员、联系电话等相关内容,以方便监督。
节假日早市将延长1小时
据了解,蔬菜早市实行定时经营制,经营时间为每日早上6时至8时,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可以顺延1小时。
《规定》要求,蔬菜早市经营者必须按照划定的区域和规定的时间进行经营,不得乱设摊点,超时经营。
此外,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和依法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遵守交易规则和习惯,文明经营;保证经营物品质量,不经销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水果。
鼓励种植者自己摆摊位
《规定》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当依照职责,加强对蔬菜早市的日常监管。农业、商务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积极引导蔬菜种植者直接进入早市经营,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蔬菜早市的设置也将统筹规划、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撤销已设定的蔬菜早市,应当提前30日由原批准部门作出相应的决定,并向社会公告。
蔬菜产量10年增长近50%
西安晚报讯(记者刘振)从2000年的162万吨,到2009年的242万吨;从城市周边的专业生产队,到十万亩级规模的蔬菜基地。十年间,西安的蔬菜生产取得长足进步,为市民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地转移
从城市周边到偏远郊县
老西安们是否还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未央、雁塔、灞桥的菜农,挑着担子拉着车子进城送菜。城市周边的专业生产队,曾是西安蔬菜供应的主要来源。随着城市的扩张,这些菜地早已被鳞次栉比的高楼所替代。在这一过程中,西安的蔬菜生产规模不仅没有萎缩,反而日益扩大。
据市农委种植业处负责人介绍,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近几年,我市陆续规划建起阎良十万亩瓜菜基地、沿渭河十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带、沿西禹高速果菜产业带、沿秦岭北麓绿色蔬菜产业带。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节节攀升,2000年为64万亩,2006年87万亩,2008年93万亩,2009年达到94.8万亩,年蔬菜产量242.4万吨。蔬菜种类也从当初的七八个,发展到现在的20多个。
种植模式
从露天菜地到设施大棚
“蔬菜基地向边远地区扩展,不仅仅因为城市扩张,也是蔬菜生产模式转变的内在要求。”该负责人说,以前蔬菜生产只是为满足城市供应,而现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蔬菜生产担负着服务城市、满足市场需求和富裕农民等多个功能。
随着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市的蔬菜供应逐渐转移到离城市远、环境好的地区。比如周至、蓝田、高陵等地,原来没有大规模的蔬菜产业,现在都已经发展起来。自2007年以来,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一直全国领先。
蔬菜的种植模式也发生巨大变化。之前的露地蔬菜产量低、种类少,现在大力发展的设施蔬菜不仅产量高,种类也丰富。特别是反季节蔬菜,弥补了西安缺少越冬菜、早春菜的不足。
功能兼具
从服务城市到富裕农民
在蔬菜生产转型过程中,西安周边还涌现出高陵何村、户县同兴村等一批专业的蔬菜村,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菜农掌握了灵活的生产方式,收益显著。比如阎良的蔬菜基地,菜农每年二月种植设施蔬菜,四五月份即可上市,收完早春菜便种下玉米,玉米快成熟时再套种蒜苗,一年能收获三茬,一亩地收益一万多元。
基地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蔬菜生产,便于管理、销售,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不仅满足了西安市民的需求,还销售到周边城市,真正担负起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