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读者比从前的任何时候都更有主见、更懂得判断一份报纸是否好看,是否符合他们的胃口。尤其是年轻人,自我意识强、思维活跃,喜欢以轻松娱乐的方式接受信息,自评报热线开通后,不少年轻读者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新锐的意见和建议。
90后男生想要报纸更时髦
“我是一名90后,别看我年龄不大,可是《华商报》的忠实粉丝呢!《华商报》伴随我成长,让我了解社会,让我看到罪与恶、真善美。”家住西安市建章路,今年18岁的杨奇光刚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看到本报邀请读者评报的活动后,专门发来一封E-mail。
他说,家里常年订报,他从初中就开始看。“我特别喜欢看社会热点事件和时政类新闻。”杨奇光告诉记者,周围的同学一般都喜欢看杂志,因为内容足够时尚、新锐。“《华商报》虽然也有时尚、生动的报道和版面,但看起来还不是那么时髦,我们希望这份报纸更fashion(时尚,时髦)。”
杨奇光说,大学的专业,他选择了新闻传播学类,希望毕业后也能加入传媒业工作者的行列,对于《华商报》,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版面设计应更加活泼,标题醒目些。例如,本次活动的“邀请您当主编”,建议叫 “我的报纸我做主——— 邀请您来当主编”。旁边漫画里的人物形象不妨选取一名医生、一位教师、一个学生等,这样更能体现公民的不同身份。
■不妨在报纸中加入《生活小帮手》栏目,介绍一些生活小窍门;《实用信息早知道》,告诉大家哪些路段施工,哪里的游泳池开放,电影院的影讯等;开辟《每日一餐》栏目,每天介绍一道菜的做法;《每日一谈》,选取社会热门话题,号召读者发表意见……总之,让报纸更贴近百姓生活,只要读者想知道什么,我们的报纸就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
■再增加一些与读者的互动活动。比如,在报纸版面中设置“纪念角”(可让读者自己寻找,自己剪裁),集齐一定数量后可参与兑奖活动。这样不但能促进销量,更能增添读报的乐趣,引领读报新风尚。
《华商报》还欠点“幽默感”
现在北京一策划公司任职的庞崧说,尽管自己已经“北漂”6年了,每天仍保持着看《华商报》的习惯,上网浏览《华商报》的新闻。“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读者,北京很多报社都很重视对学生读者的开发。”庞崧称,年轻人追求时尚、轻松的风格,要想培养年轻读者群,就得开发“校园市场”,尤其是大学,比如,有些报社会特意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校园推广计划,吸引年轻的读者群,开辟校园专刊、人才专刊、教育热线等版面,吸引学生读者,树立在大学生读者中的品牌形象。
庞崧还说,一直以来,他都觉得《华商报》还欠点幽默感,“严肃新闻并不是要板起面孔,人们都喜欢幽默,好新闻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另外,年轻人自主性比较强,不喜欢报纸以说教的方式传播信息,更愿意和报纸进行互动。本报记者 马群
读者心声
张先生(在读研究生):对《华商报》直观的感觉是稍嫌“没有营养”,深入阅读不够,希望多一些追踪报道和重要信息回顾。以这次“女童闷死车内”报道为例,可以普及一下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加阅读容量。
张浩波(培训讲师):建议开辟一个陕西话小版块,让民间智慧发挥余热,言语俏皮点、活泼点、乡土点;开辟供市民参与的评论阵地,最好常常有观点争鸣,越评越有理,越辩越明了。
网友“猪爸的小猪”: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各种广告,什么卖车的、旅游的,报社可以多组织读者参加这种活动,在价格上和旅行社等商谈好后,给读者一些实实在在的福利。报纸有这么好的资源和平台,如果可以为读者多努力付出一点,我们可以在365天享受更多服务。
■参与方式:拨打华商新闻热线:029-88880000QQ:200802982E-mail:88880000@mail.huash.com华商论坛:陕西论坛版块(bbs.hsw.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