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梁爱平 (新华社陕西分社记者):现在已经进入多媒体时代,但《华商报》似乎还在坚持“文字立报”的老传统,报纸上刊登的照片时代感不是特别强,有些好照片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使其淹没在冗长的文字信息中。另外,《华商报》的视觉新闻很少,反映“灰色地带”人群的视觉新闻太少,甚感遗憾!
读者窦力 (省检察院政治部正处级调研员):《华商报》目前的版式设计比较吸引人,有利于引导读者阅读,文字处理也有了不小进步。感觉反映政法干线工作的内容较少,建议恢复法治专版,拓宽法治新闻的报道面,并加强与政法机关的互动。
读者王弘(莲湖区法院办公室):社会新闻反应迅速,民生新闻贴近市民,在一些有典型意义的报道中不惜版面,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报社与司法机关联系也较多,典型案件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读者的法律意识,希望保持并加强。但在法治类报道中,个别报道不严谨,法律用词不规范。
读者刘艺(摄影师):报纸图片使用中,有时会有随意抠图、叠字、加边框的情况,破坏了新闻图片本身的内容。
读者杜杰(某大型房地产公司管理人员):重大事件的新闻引导性不强,“本报说”的能力薄弱,经常引述,说服力不强。
展扬(影视编导):新闻报道对人物称呼没有一致性,其实新闻报道中的恰当称呼可以更有人性化,让读者百姓看了倍感亲切,报纸这么做又不损失什么,何乐不为?
网友“瞿潇”(学生):流媒体的传播速度早已超过纸媒,靠信息量取胜早已行不通。以华商现在在陕西的领军地位,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多挖掘有深度的新闻,多刊登一些引发民众自主思考的评论,这方面《华商报》做的貌似还很不够。华商报记者 马群 整理
■参与方式
拨打华商新闻热线:
029-88880000 QQ:200802982
E-mail:88880000@mail.huash.com
华商论坛: 陕西论坛版块(bbs.hsw.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