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统计,截止2010年底,11年陈光标的“祼暴秀”式慈善累计突破近10亿元。“裸捐”牺牲的只是陈光标个人的利益,却让更多的百姓得到收益;“暴捐”呼唤的是一种社会慈善形态的升华;“作秀”并不是陈光标慈善行为所造成的。陈光标“祼暴秀”式慈善大胆地向“诺而不捐”的慈善潜规则挑战。 [详细] |
不管何种方式的慈善对贫困者都是雨露甘霖
“我们看不惯陈光标凌驾于别人尊严之上的行善,我们也不能忽视穷人拿到200元之后感动的泪水”。这话道出了陈光标式慈善最令人纠结之处。我们一方面对陈光标式慈善颇有微词,希望他能够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感叹有那么多贫困人群急需救助,不管何种方式的慈善对他们而言都是雨露甘霖。
因为中国慈善事业过于贫弱,“暴力慈善”才能大施拳脚,我们对“暴力慈善”表达异议的同时不得不肯定其现实价值,才让那些从未得到救助的贫困人群对“暴力慈善”感到惊喜,并且流下感动的泪水。[详细]
|
没有比陈光标更好的慈善标杆
当下,我们的慈善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更多人参与,如果现在就用那些慈善事业高度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数量尚不多的参与者,标准未免有些严苛。尊重受赠人的感受和尊严,不是张张嘴就能实现,需要慈善事业的高度发达,需要更多的人身体力行。
陈光标式的慈善确实不完美,但如果指责者能够像陈光标那样行动起来,树立一个更好的慈善标杆,相信我们离走出“暴力慈善”困局的那一天就不会太远了。[详细]
|
|
|
网上流传的盈江派钱照片上,除了“首善”陈光标一脸灿烂的笑容外,而那些受助者的脸上没有一丝喜悦,人们的脸上写满了茫然。这样的场景,也许就是陈光标式慈善的一种缩影——— 体面的是陈光标一人,尴尬的是广大受助者。这也许正是被认为不可宽恕的地方——— 缺乏对受助者将心比心的考虑,让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了伤害。[详细] |
|
“暴力慈善”是“传统恩赐观”的复活
现代慈善是平等给与,捐助人和受助者人格完全平等,接受帮助是弱者应得的基本权利。陈光标的“暴力慈善”的背后是仅仅把慈善当成了一种恩赐,而非一种权利。让村民举钱合影就是最好的说明。施恩是传统社会的个人恩赐行为,有浓厚的尊卑等级观念。施恩者首先就有高高在上的优越心理,并且是一种非专业化的慈善行为。
“暴力慈善”是与现代公民平等权利冲突的的慈善,是背离现代公益文化的慈善,同时背离了慈善是一种责任的理念。[详细]
|
|
这种慈善不做也罢
这种慈善缺乏尊重与同情的底蕴,已经远离了慈善与公益的基本伦理。有人会说,只要是对帮助对象有好处、秩序与效率达到了要求,这点儿事算什么?老话说“恶花无善果”,如果不是抱着对于每个人的尊重而从事公益与慈善,你所做的哪怕再到位,也并非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无论是受灾也好、流浪也罢,必然有其不得已的原因。他们需要的有时候是重新生活下去的勇气,而这种勇气不会在歧视与施舍的目光中得到,也不会在每人两张红彤彤纸币的情况下就要举手高呼“感谢”当中得到。 [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