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第34期
 
  导读:近些年,关于官员的性丑闻层出不穷,从“日记门”到“裸聊门”、“开房门”、“艳照门”,各种本质一样表现形式却各不同的事件一再发生,每一次都是网络曝光,然后公众围观,接着是组织调查,有的调查会给个结论,有的则不了了之。不管官员们怎么想,性丑闻的曝光已经被当作是一种反腐手段。那么,曝光性丑闻到底监督公权力有没有用?公众的围观到底是娱乐至死还是一种猎奇?这正是此专题想探讨的。
 
  官员性丑闻越来越多,渐成常态

陕西宁陕副县长艳照门
  事件:8月16日,一篇《陕西安康市宁陕县副县长唐新成与女干部艳照遭曝光》的帖子出现在国内某知名论坛。帖子在半天时间里点击量超过15万,回复跟帖接近1000楼,照片还被网友在微博里疯传,成为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详细
  结果8月25日,宁陕县外宣传办公室回复称,艳照属“移植”照片,宁陕县一外地青年在各大论坛发帖制造舆论影响,并要求当事人汇款2万以消除网上影响,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详细
  质疑一个身在外地的年轻人为什么要造家乡父母官的谣?5天时间,辗转一区两县,往返几百公里,如此“执着”的造谣背后有着怎样的动力支撑?这不是一句“至于发帖的动机和换届选举是否有关,只能期待官方的答案”的暗示就能解释的。详细

河南汝阳县人大官员陷“艳照门”
 事件8月1日下午,一条题为“疑似河南省汝阳县某人大主任艳照曝光”帖子在全国各大网站疯传,一名自称“河南洛阳下岗女工”的网友爆料汝阳县某人大主任以给其安排工作为借口,多次骗取女色,而受骗者并非一个女人。【详细
  结果:汝阳县人大起初回应称,网帖与事实不符,洛阳市纪检委针对此事件已成立专案组介入调查。8月3日,经洛阳市纪委调查,已经确定网帖中的当事人为汝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田汉文。汝阳县县委常委会做出决定:停止田汉文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职务
昆明发改委官员艳照
  事件:7月31日,一条题为“捡到U盘,疑似昆明发改委官员艳照视频,请纪委收货”的帖子在全国各大网站疯传,发帖者爆料称自己无意获得昆明某发改委官员的“艳照”,并随帖子附带了3张照片,照片中多名男女赤身裸体,内容相当淫乱。照片内容淫乱不堪。【详细
  经过官方首先回应称照片是PS的,当事人连夜要求网站删贴,还向记者透露,“艳照”发出前,曾遭到陌生人的威胁,随后展示了被威胁的证据。随后昆明警方否认发布过“艳照均为人工合成”的消息
  结果:“艳照”事件被定性为有预谋的利用互联网色情勾引实施敲诈勒索的刑事案件,4名涉案违法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昆明市发改委工作人员成某既是敲诈勒索案件的受害者,也是聚众淫乱的参与者,被处以行政拘留15天,并处罚款500元。详细
江苏溧阳局长“裸聊门”
  事件:“宝贝,我上午一直在市长那汇报工作。”“我先把房卡给你,你先去休息一下,等会我去。好吗?”“房卡怎么给我?我不到前台拿”……6月20日下午,这段打情骂俏般的微博对话,让网友怀疑两人在相约“开房”,同时微博信息也透露出对话者的身份是政府官员。相关微博对话迅速在网上传播。根据当事人微博头像,有网友指认出是溧阳卫生局局长谢志强。【详细
 结果:据知情人介绍,该局长才学会玩微博不久,以为微博是很私密的网上聊天工具。根本没想到自己的微博对话会在网上散播出去。后得知微博内容被网友转载后,已删掉微博内容,并主动向当地纪检部门说明情况。谢志强已被停职。【详细
广西局长“香艳日记”
  事件:2010年2月,一篇题为《广西这个局长日记啥都写》的帖子在网上蹿红,内容主要是2007年—2008年时任来宾烟草局局长韩峰的日常生活记录。根据日记内容,韩峰曾与五位女下属、同事发生过性关系,吃喝玩乐等活动逾50次,以及贪污受贿行为。【详细
  结果:韩峰因涉嫌受贿犯罪被批捕随后被双开。2010年6月被移送审查起诉。2010年9月2日,南宁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韩峰涉嫌受贿案,检查机关指控韩峰涉嫌收受贿赂101万余元

  理性来说,性丑闻本来只关乎私德

内地官员性丑闻结果分归纳为三种:
1、由此引出违法内容,被双开,并被起诉。比如:广西局长日记门里的韩峰。
2、进入人事程序,官员被免职。比如:江苏“裸聊门”局长、昆明“艳照门”发改委官员、河南身陷“艳照”丑闻的县人大官员。
3、不了了之。除了上述因影响大的例子,大部分官员性丑闻最后都不了了之。

 
台“女少校”自拍艳照

国外及港台性丑闻,只关注有无违法内容
台湾女少校往博客上传自己的艳照,台湾军方则表示这是人家的私事,后来开人评会,却祭出申诫处分,却被“立委”批评歧视女性
卡恩案闹的那么大是因为女服务员告其强奸,无论在哪个国家,强奸都是重罪。
当年全球闻名的克林顿性丑闻,克林顿先不承认,后来迫于现实承认,并对妻子道歉,即使这样仍有七成美国人支持克林顿。其主要原因是克林顿在任内有一定政绩,尤其是他在任内创造了美国8年的长期经济繁荣

理性来说,性丑闻本来只关乎私德,与工作能力无关
  成熟社会一般把政治人物的丑闻与正常的私生活区分开,如欧洲大多采用社会责任与个人私生活“二分法”原则,不喜欢过多地把“个人私生活的不适当性”往“政治不适当性”上靠拢,因此,西方一些政治人物的个人感情纠葛并不影响公众对其政治公信力的信任,很难把这类私生活上升到政治高度。
 

  实际上,民众不能分离政治与道德

传统的“道德洁癖”思维
  国人对官员的私德要求很高。无论古今,官员都属于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比较高的阶层,他们的行为被认为应该具有积极的道德示范价值与正面导向作用。从官方到民间,都认为官员本应具有更高尚的道德自律,更谨慎的法纪约束。十年前,含糊其辞的“作风问题”还是惩治官员的杀手锏。这就对官员的私德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绯闻中连任

法律仍在惩罚性行为
  1997年之前,我国的刑法实际上惩罚所有婚姻之外的性行为,典型案例为一妇女与多名男子发生过性行为,即以流氓罪被捕入狱服刑。1997年取消流氓罪之后,不再惩罚所有婚姻之外的性行为,改为只惩罚三人以上的性行为(聚众淫乱罪)。
  实际上法律不应管到私德领域,从原则上讲,性行为的参与人只要不违背自愿、在隐私场所、参与者均为成年人这三项基本原则,刑法不应管束,因为这种行为应当属于公民受保护的人身自由权利的范畴。有些违反社会习俗的行为应当由伦理道德来规范,而不是由刑法来规范。

权利分配很容易
  为什么对于官员性丑闻,人们往往倾向于相信?因为无论承认与否,官员在政治、经济上就是享有特权,因此性丑闻多被认为是性贿赂或是权色交易。
  在选拔方式上,少数人选拔少数人,“跑官要官”、“拼爹选拔”、“萝卜招聘”屡屡出现。普通老百姓除了在互联网络上批评一下之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当官员们得到提升,因为选拔过程的简单,他们手中的权利也就没有监督,分配起来很容易,性腐败也就屡见不鲜。
  成熟社会的民众的政治经验是:政治家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与行政才干固然很好,但是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对政治家行政能力的考量优先于对道德品行的考量,然而这必须以政治家的个人道德问题不影响其对政治问题的判断与处理为前提。
  对于我们来说,官员性丑闻不仅关乎个人道德,还关乎其分配权力资源,所以我们也就无法把政治问题与道德问题分离开来。
 
  评论
编辑: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