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惩治偷窃,关“情理”何事?

 
  人这辈子,总会遇上几个小偷,或是遇到与己有关的窃取行为。收了损失的,总希望能将偷窃者绳之以法,最不济也该给点教训。屡教不改的小偷令人憎恶,但也有些偷窃者因某些特殊的原因,或是所谓的情势所迫,引得一帮看客唏嘘不已,末了,失窃者的追责,也遭到看客们揶揄,仿若连盗窃也有“情理之中”值得原谅或不计较的时候。偷,窃,该不该扯上情理?
2012-10-31
69
偷窃的动机决定了看客的态度

   近日,山东的一名酒店员工因为嫌工资少,对所在酒店提出了辞职。这本是一桩稀松平常的事儿,工作做得不痛快,辞职换下家罢了。这名员工却并不愿简单了事,在提出辞职之后,于凌晨潜入酒店偷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三瓶红酒、四条香烟和2100多元的现金,盗窃途中还堂而皇之地又吃又喝。29日下午,在外面闲逛的这名员工被警方抓获。

   从员工变小偷,动机就是临走也要“捞一笔”。看客看到这儿,应该多半都恨得牙痒痒,为那失窃者愤愤不平。这盗窃的行为在看客眼里不可原谅,太过龌龊,如同街头那些随时盯着别人口袋,伺机下手的“贼娃子”一样。

   无独有偶。不久前,两名老员工偷偷潜入上海和平饭店的厨房,偷吃了两个苹果,事后这二人被饭店以严重违纪解除了他们的劳动合同。这两名员工认为饭店处罚过重,要求重回饭店工作并支付工资。

   这件事有两点引发争议,一是偷吃算不算偷窃?二是这两名员工都是在该饭店工作长达十年的老员工,为两颗苹果就被开除,饭店未免太过“冷血”。 一样是偷,前者变成过街老鼠,看客们莫不是“人人喊打”。而后者却更多地引发看客的同情和对饭店的叹息摇头,不过是两个苹果,至于吗?

   偷窃行为的动机,决定了看客们的态度。 只是,看客看得再热闹,也终极只是看客。

 

动机“情有可原”,是否能偷而不罚?

   两桩事看似没什么相关,却都因“偷”衍生出讨论。前者的“偷”和后者的“偷”同样给失窃者带来损失,因而不管看客如何讨论,“偷食”和“偷窃”无分别。

   偷多少 该成为原谅的标尺?

   山东的酒店员工偷了不少。电脑、现金,还不忘在酒店里嚣张地大吃大喝。而上海的两名老员工只是偷吃了两个苹果。惯常来说,看客们会因这二人偷窃的东西种类以及数量和价值,选择同情后者原谅后者,而对前者嗤之以鼻。

   国人对偷的容忍超乎想象。小偷小摸被视作“手脚不干净”,抓到小孩偷窃会责骂、规劝,遇到成人偷窃,少了就痛骂几句,多了才扭送派出所。

   情有可原,该成为偷窃的温床

   两相对比之下,山东的员工是偷红了眼,而上海的老员工则是情有可原。

   国人最擅长用到“情有可原”,山东的员工是自作孽不可活,而上海的老员工则是“都工作十年了,吃两个苹果又能怎样?”(综合网友评论) 偷多少,成了看客原谅盗窃行为的标尺,偷得少就睁只眼闭只眼,偷得有“因由”也可被原谅,偷得肆无忌惮,就恨不得“乱棍打死”。可能连这两名老员工自己也认为,都在这地方工作十年了,吃他两个苹果又能怎样呢?

偷就是偷 与情理无关

   我国对盗窃罪量刑按盗窃数额来判定。分“较大”、“巨大”、“特别巨大”。两个苹果连“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量刑标准”都未达到,因而关于“偷食”算不算“偷窃”仍有争辩的余地。 但偷的行为一旦成立,不管偷的是针线还是巨款,一样都是偷。 前者不至于触犯法律,但偷终究是偷。

   山东的员工提交辞职仍潜入酒店盗窃,行为确凿。而上海的两名老员工虽然已经在该酒店工作十年,仍违反酒店规定,偷食厨房的食物,仍然也是偷,且摆明是倚老卖老地觉得“偷食”并不算偷。 该酒店认为,这两人明明看到了厨房间的警告标志,还是进入厨房拿了饭店的物品,属于偷窃酒店物品。

   而这两位老员工则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私自食用苹果”并非“偷窃”。两者性质完全不同,酒店应当区分对待。 酒店因员工偷吃苹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或许为很多看客所不能接受,但两位老员工的说法,显然也站不住脚。

   这两位老员工向黄浦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恢复和和平饭店的劳动关系,并支付工资。仲裁委裁决不予支持。后来两人又告到黄浦区法院,法院一审判决也不予支持。为此,两人上诉到市二中院。但法院仍当庭宣判,驳回上诉,维持了原判。

 



  归根到底,偷终究是偷,不管是偷得数额巨大触犯了法律,还是偷得“微乎其微”却不小心碰触了公司规定,偷窃终究和“情理”无关。 看客全然有百分百的权利去为了“情有可原”而同情这两位老员工,但这二人是否该得到原谅,则全然取决于失窃者(二人所供职的酒店)。
 
 
新闻调查

 

酒店两名工作十年的老员工偷食厨房两颗苹果被酒店解除劳动合同,你如何看?
 
一根针也算偷,何况是违反了酒店的规定。
不算偷,只是偷吃苹果而已,酒店小题大做
员工不该明知故犯,酒店不该不顾情理。
  
 
近期有关“偷”的那些事儿
西安大学生盗窃上瘾 称不偷睡不着:
   二学哥连续在大学生宿舍盗窃大一学弟的笔记本电脑等物品,作案数十起,在被民警抓获后,学哥语出惊人:偷学弟笔记本电脑偷上了瘾,如果不偷东西,晚上就睡不着觉。【详细

90后入室仅偷1元硬币被刑拘:
   因生活困难,19岁的小何想着去盗窃,在坪山新区汤坑老围村一出租屋内偷到一元硬币,准备离开时被散步回来的房主李先生逮个正着。小何因涉嫌入户盗窃罪,被依法刑事拘留。【详细

小偷连续盗窃朋友财物 称拿好友钱不算偷;
   “拿好朋友的钱就不算偷!”17日,犯罪嫌疑人曲某两次将贼手伸向好友,被抓后竟然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理直气壮地和民警瞎扯起来。尽管曲某一再狡辩,但还是被刑拘。【详细
往期回顾
第127期:你敢接受陌生人的“爱心”吗?
第127期:你敢接受陌生人的“爱心”吗?
  世上的“好人”到底多不多,这也许真是个问题。但别把每个对你释放善意...详细>>
【2014新闻解读课】126期:你为什么不读书?
【2014新闻解读课】126期:你为什么不读书?
  阅读和其他任何事一样是种兴趣嗜好,有人好这口,有人就是提不起神。详细>>
【2014新闻解读课】125期:清明节 过好我们的“感恩节”
【2014新闻解读课】125期:清明节 过好我们的“感恩节”
  近年来,我们看到清明节习俗的怪象丛生,比如,过去代表钱和家畜的简单...详细>>
新闻解读课124期:孙思邈拿错书,错得有多远?
新闻解读课124期:孙思邈拿错书,错得有多远?
  孙思邈生活的唐朝,书都是卷轴的,到明朝中期线装书才出现。详细>>
新闻解读课123期:西安,您是古城还是国际都市?
新闻解读课123期:西安,您是古城还是国际都市?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详细>>
新闻解读课122期:别为“推普”操闲心
新闻解读课122期:别为“推普”操闲心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详细>>
新闻解读课121期:别让不规范成习惯
新闻解读课121期:别让不规范成习惯
  汉中抓嫖事件中,有一个问题成为了争议的焦点,警方在执行公务时为何不...详细>>
新闻解读课120期:别过度解读“马上体”
新闻解读课120期:别过度解读“马上体”
  有人说“马上体”其实寄托了大家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你怎么看呢?详细>>
 
编辑:多比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4 西安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B2-20080006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