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4
第 81期
白宫,The White House,直译是“白色的房子”,由于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办公室。供第一家庭成员居住,所以中文译成“白宫”。白宫的设计者是著名的美籍爱尔兰人建筑师詹姆斯·霍本,他根据18世纪末英国乡间别墅的风格,参照当时流行的意大利建筑师柏拉迪的欧式造型设计而成,用弗吉尼亚州所产的一种白色石灰石建造。但当时并不称白宫,“白宫”是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的。
白宫包括了做为主居住区的中央建筑和东西两个侧翼。白宫总管每天协调管理着日常生活事务。因为很大一部份在地下,或者被园林遮蔽,很少人知道白宫的规模,白宫有:6座总面积55000平方英尺(5100平方米)的建筑,132间房间,35间卧室,412扇门,147扇窗,8座壁炉,8座楼梯,3部电梯,5位全职大厨,1座网球场,1条保龄球道,1座电影院,1条慢跑跑道,1座游泳池,1座小高尔夫练习场。每天有5000人到访。
详细组图:探访美国白宫“私摄影”
美国白宫也是全世界最好客的元首官邸,自1800年11月1日竣工两个世纪以来总共有四十多位白宫主人在这里工作与生活。它的每个房间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新的主人为了显示其统治权总喜欢改变原有的装潢或摆饰,以表明新主人的不同品味,白宫总是以新的面貌迎接它的主人。
今年3月,有网友发帖曝光,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作为一个财政穷县竟在建“超过8个美国白宫”的办公楼。或许当初主张和决定建造这些“白宫”的地方官员他们认为,“白宫”是强势和威权的标志,坐在“白宫”里足可显示政府的权力、法院的神圣,当然还有自己高高在上的“功架”。而这一举动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和争论,有网友表示,一边是老百姓生活在贫困的沼泽,一边是县政府不顾实际情况的虚荣摆阔,两相对比,很让人寒心无语。
然而,因为人们知道这些不伦不类的“白宫”本身就很可能是公权力的变异,说不定还有腐败在那里躲猫猫。就在上述照片中的九座“白宫”里,有的还引发过公共事件。2007年,一篇披露耗资千万违规建“白宫”式办公楼的报道,引起极大反响,而事件举报人遭到严重迫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去年就曾批评过这种“白宫”文化。而拍摄了九座“国产白宫”的年轻摄影师杨铁军并没有为他的摄影作品沾沾自喜,而是认为,“这显印出来的是一个具有优越感的华丽硬伤,佐证着我们真实的年代记忆。真实,但荒诞;也许,荒诞就是这个时代的真实?”
面对这散落各地的“白宫”群,说什么好呢?批评那些地方的“崇洋媚外”?指责那些官员的“自高自大”?担忧“白宫”的主人严重脱离群众?质疑地方财政的肆意挥霍?诟病设计者原创力的匮乏?抑或为民族文化受到轻慢、弱化、抛弃而痛心疾首?……似乎可以多元的视角透析“国产白宫”现象,解读“白宫情结”。面对这样的华丽与荒诞的并存,不知谁会有一丝一毫的兴奋和得意,惟有中国人的尴尬、汗颜、苦涩和无言。但不知那些每天出入于“国产白宫”的人们,心头又是怎样的滋味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