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的张衡、12岁的张婷、8岁的高伟峰、11岁的高雅楠分别来自黑龙沟和向阳沟,他们正在教室的黑板上默写诗词。
今天(7月14日)上午,延安持续多日的强降水天气暂时缓和,延河水不再像前几日那样汹涌澎湃。
中午时分,太阳渐渐露了出来,路面上的积水一点点被烘干。记者来到位于宝塔区东关小学的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这是延安最大的一个受灾群众安置点,住着从宝塔山、清凉山、向阳沟等受灾地区转移来的600多名群众。
今年54岁的崔秀说,她家的三孔土窑全成了危房,前天晚上搬下来住了一夜宾馆,昨天村干部就送她到安置点。“在这里生活得挺好的,有的吃,有的住,都安排的很好。”
在他们的脸上,记者并没有看到太多的恐慌,看书、读报、写作业,带着板凳在操场上闲聊……今年69岁的白国良夫妇,把四只“猫儿子”也一起带到了安置点。
午餐是爱心企业送来的烩菜、馒头、稀饭,排队打饭的群众秩序井然,相比“吃着不习惯”的方便面,这顿饭让大家格外满意,62岁的刘赵芳老人在餐后主动洗起餐具,“人为咱救命,咱吃了能不干吗?”
夜幕降临,安置点的人比中午时多了不少。电灯亮了,教学楼下的帐篷呈现出梦幻的蓝。受灾群众全都住在教室里,帐篷是专门设立的临时医疗点,治疗感冒、拉肚子、高血压等常用药品一应俱全。
放心不下家里的钟奶奶说:“我想回家看看,他们不让我上去。”在安置点,还有些人存在侥幸心理,想偷偷回家住。目前,延安继续对危窑危房和易滑塌地带等区域进行排查,确保居住在危险地段的群众全部撤离。
夜深了,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这又是一个没有星星的夜晚。晚上10点,省委副书记孙清云来到了东关小学安置点,实地察看了受灾群众安置情况,详细询问了受损住房遭遇的险情及安置点的食宿、卫生条件等,勉励受灾群众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