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方欣冷鲜农产品市场,黑色的厚塑料袋随处可见。本报记者马捷文摄
就地采买
不复秤店家减2元复秤一分不少
为了验证吴女士所说是否正确,记者在市场随机选取了两家进行了验证。
在市场西前排53号,记者先购买了30元一斤的活虾,店家将活虾捞出后装入袋子称重,2.4斤共72元。“你这袋子也很重,应该去皮吧。”记者询问后,店家拿来一个新袋子给记者称重后,按虾的价格一计算,袋子1.5元。“就收你70吧。”店家这样说。
随后,记者又来到另外一家水产店,购买了一条25元一斤的多宝鱼。店家先捞出一条鱼放在秤盘上问杀不杀,记者说不杀,店家于是拿来一只塑料袋装鱼称重。“你给我称够啊,我要去复秤的。”称重前记者强调。店家重量为1.24斤,记者拿去重称,重量一致。店家算完后称总价为31元,记者同样强调袋子也有重量让去皮,但这回店家怎么都不同意了。
其他问题
消费者说要复秤店家就地涨价
昨日在该市场,记者遇到了一位江苏的李先生,他是特意前来购买海鲜的。
李先生在一家水产店购买三文鱼,店家称48元一斤,李先生说自己买得多,让店家切一条新鲜鱼。店家遂重新切了一条鱼,并按照李先生的要求切了一大块,称重为3斤,总价144元。“我怎么觉得不够呢,你让我拿去复秤吧。”听李先生这么一说,店家马上说,如果要按照实际重量就要65元一斤。再次称重后只有2斤,总价为130元,比上一次差了14元。
“这里面猫腻太多了,我不图便宜,但秤一定得给够。”李先生说,他们全家都喜欢吃海鲜,所以他经常来买,这里面的问题他都知道,也就知道如何应对。不过他也没意识到装海鲜的袋子很重,他刚刚买了一只140元一斤的甲鱼,也是连同塑料袋一起称的,如果袋子重50克,那又被店家骗去了14元。
为你支招
自带小秤塑料袋避免缺斤少两
北关工商所该负责人介绍,其实买海鲜时很多缺斤少两的情况消费者是可以避免的,他介绍了几种简单的方法:
1.可以自带小秤和塑料袋,并在塑料袋底部剪个小口。装好海鲜后,控干10秒后再称;
2.一定要亲眼看着称量过程。有些摊主的秤摆在靠里的位置或干脆在鱼缸后面,这样称量时很有可能调包。可以要求摊主当面称,自己记下秤上显示的分量,再用自己的秤或去复秤台复核一下。摊主看见这样的消费者,也会相对顾忌一点;
3.在购买海鲜的过程中,消费者不仅要考虑价格,还应该搞清楚种类、质量、计量等问题,要求商家提供收据或小票,便于日后为纠纷提供证据;
4.如果回家后才发现缺斤短两或者被调包,要保持原状第一时间带着物品找到商家对质。
本报记者赵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