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宝塔山景区内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面临严重威胁,围墙、护坡等发生多处裂缝和坍塌,窑洞发生不同程度的漏水和裂缝,部分窑洞存在随时垮塌的可能。图为延安西北局革命旧址外堆积了大量滑落的淤泥
延安市国土局副局长
韩继宏
已经到了告别窑洞的时候
华商报:延安人住窑洞已有几千年历史,为什么这次暴雨让窑洞几乎全军覆没?
韩继宏: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降雨量太大,一个月就把一年的雨下完了,密集降水对土壤的渗透非常严重;另外,延安的地质结构属于湿陷性黄土,土质疏松黏性非常差,大量降雨使得土壤中水分饱和,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冲毁窑洞。华商报:土壤水分饱和,是不是与近年来的“退耕还林”有关?韩继宏:植被好了,山体却发生滑坡,很多人想,造植被干什么?植被有保持水分作用,所以暴雨来,很快就能使土壤中的水分饱和。可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植被好了对大多数人是有利的。
我们以前不觉得光秃秃的山有什么不好,但现在,人们更希望家乡青山绿水。还是要坚持“退耕还林”,但同时也需要更好的规划,安置那些仍旧住在山上的居民。
华商报:那么政府有没有预计到暴雨会危害到居民的生命安全?韩继宏:现在来看,延安市政府是有先见之明的。两年前,政府就已经发文动员居民下山,一方面,窑洞已不符合现代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延安的土壤结构本来就不符合建造窑洞的条件。暴雨更让人们意识到,已经到了告别窑洞的时候。
华商报:这次灾难有什么启示?韩继宏:原来的地质灾难防治办法已经不适合延安的发展了。这些年来,我们也曾作出一些改变。但长远看,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如发现山体滑塌地点4000多处,我们会组织专家排查,将危险的山体列入重点监测,防患于未然。
延安暴雨:
冰雹突袭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