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鲁迅为什么不能被教材抛弃?

 

  近日,有报道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篇鲁迅的散文诗《风筝》被删除。如同以往的鲁迅的作品“撤退”一样,中小学语文教材照例遭到炮轰,形成一场文化争议。详细

 

2013-9-8
第102期
     
风筝飞走了 鲁迅“去留”各有说法

  鲁迅作品渐次从中学语文教材中“撤退”,并非新鲜事。早在2010年,鲁迅的经典作品《阿Q正传》就曾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剔除。往日占据中学语文教材相当份额的鲁迅作品接连被删,自然引来各方热议。

  支持 过于艰涩难懂不合适

  曾有学生调侃“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初中语文最怕的一是文言文、二是写作文、三是周树人”。

  诗意美图:鲁迅的文章仅仅注释就让学生头疼,再加上政治术语的解释,学生真的头很大。

  Ella想变:有些过于艰涩难懂的东西确实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甚至还有可能造成不良示范,适得其反。

  Vinkey_Yao:教材在一定周期后的调整不但是对时代的顺应,更是对学情的尊重;从实用角度看来,初中阶段学习鲁迅的文章,强行介绍过于深刻的背景,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无法深入思考而且易对这位文化巨匠产生抵触情绪,对其高中学习鲁迅文章有害无利。

   反对 阅读能力退化了吗?

  作家曹文轩:我们那个时候就能读懂,现在的孩子就读不懂了?难道大家的阅读能力退化了吗?

  SherryXu:因“深刻”被替换?难道古诗文不深刻吗?

  王旭明(语文出版社社长):坚决不赞成删减教材中鲁迅作品数量和初中生阅读不宜过于深刻的观点。当下不少编教材的以一己之浅薄揣度鲁迅之深刻并殃及学生,恶俗!其一,众学科中唯语文不能减负,否则中华文化断之无疑;其二,当下问题是如何编出真正的语文教材和改革教学方法;其三,中国需要鲁迅,中小学生必须学会深刻。

 

鲁迅退出教科书不必上纲上线

 

  鲁迅的文章“过于深刻”带有消极

  鲁迅文章或增或删,重要的并不是它承载着怎样的意志和价值,而是文章本身是否适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鲁迅的社会观念,是愤世嫉俗,对人世失望,仇恨,凡是对现实社会持批判态度的,否定态度的,都可以在他那儿找到理解,找到依凭。单就《风筝》这篇文章而言,更多是在回忆鲁迅与他的小伙伴放风筝时的情景,整篇文章只在最后一段,有着对灰暗时代的批判含义,此前全部段落,都是散文式的记述。

  有这样一个观点“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不主张现在的青少年过多看鲁迅的书。“中学课本上选《药》干什么?半夜杀人,吃人血馒头,这么阴森可怖的场面,让年轻人看了有什么好处?” 

  教育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分层的

  其实,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分层的。教师教学水平是分层的,学生接受能力也是分层的。鲁迅文章千好万好,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不能在所有中小学生面前,具有绝对的普适性。鲁迅那篇《风筝》在初一教材中被换下来,原因不过就是考虑到初一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偏深奥”罢了,才换上更加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史铁生作品《秋天的怀念》。如果按照那种批评逻辑,对这样的调换进行上纲上线,结果肯定是让鲁迅和史铁生进行交战,来比比谁在文学领地站的位置更高

 

如果只执著于教科书也是一种专横

  从历史评价来看,鲁迅被神化了

  毛主席对鲁迅评价,“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共产主义的鲁迅,在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很多描述鲁迅的文字把他刻画成了一个喋喋不休、拿着匕首和投枪的战士形象,形象是双眉紧蹙严峻凝重的,思想是革命化战斗化的,没有个性和生活。

  给鲁迅作品赋予太多的意义及附加值其实是一种固化的思维。鲁迅的文章首先是文学作品,但因其所处时期的特殊性使得其所富有的含义远远超过了文学作品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其更体现的是一种政治教化,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其作品较为艰涩难懂。

  教课书不该“迷信”鲁迅救世

  时代在变,教材也应该随时代而变。入选教材的文章也应该能进能出,如果因为鲁迅之故就不许退出,教材又如何新陈代谢?过去,中国曾经有些影响千百年的经典读物,诸如《百家姓》《千字文》等,最后都因为时代原因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不能因为鲁迅给我们带来的丰硕的精神贡献,就享有这个特权。教材必然要有活水流进,不要弄得只有鲁迅是“铁打的营盘”,别人都是“流水的兵”。但是仅仅因此就判断说“民族魂”教育远离了孩子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说未免是一种过度诠释。



 一言以蔽之,不必过于在意鲁迅文章的淡出,这里我们理论的核心应该是,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科书。
 
调查

如何看待鲁迅文章的“退出”?
 

往期回顾
新闻解读课99期:人狗“情”未了
新闻解读课99期:人狗“情”未了
  30日晚七点到十一点4小时内,警方收容无证犬、大型犬61只,与“狗”有关...详细>>
解读课98期:陕西美食真不行?
解读课98期:陕西美食真不行?
  陕西最近比较丢面子,先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仅排到全国第四位于山西...详细>>
西安出租车的“两本账”
西安出租车的“两本账”
  在西安出租车行业的这场乱战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赢家?公共资源又是否沦...详细>>
教您怎样办狗证
教您怎样办狗证
  如果您已经为狗办了证,记得出门遛狗时带上狗的证件,拿不超过2米的绳子...详细>>
解读课97期:西安出租怎能“有理拒载”
解读课97期:西安出租怎能“有理拒载”
  西安出租车最近被一个台北妹子“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指责声不断的同时...详细>>
新闻解读课96期:为何说西安近期不会有破坏性地震
新闻解读课96期:为何说西安近期不会有破坏性地震
  陕西所属的华北地震区虽曾经发生过两次8级地震,但距今都已经数百年。该...详细>>
解读课95期:谣言止于智者 更止于公开
解读课95期:谣言止于智者 更止于公开
  陕西上半年短短7个月时间,相继传出“西安首现H7N9病例”、“陕西天然气...详细>>
解读课94期:陕西,别再无所谓
解读课94期:陕西,别再无所谓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仅排到全国第四位于山西之后,又是被传“中国十大...详细>>
西安“难等公交”为何这么多
西安“难等公交”为何这么多
  608路已经不是第一辆被西安人称最难等的公交车了,早前709路、407路、80...详细>>
陕北人不招人待见吗?
陕北人不招人待见吗?
  据坊间说法,富了的陕北人买房像买白菜,一栋一栋的买;买豪车像买玩具...详细>>
这些热点,本该跟孩子无关
这些热点,本该跟孩子无关
  幼童遭猥亵性侵、女童被同学围殴摘掉脾脏、幼儿园拼爹成了风气、小学生...详细>>
八卦公交 奇葩咋恁多?
八卦公交 奇葩咋恁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公交车厢人员密集,与市民关系密切,自然也是江湖。详细>>
联系我们

微信:hsw_news
电话:86519800
本期策划:小Q

扫描二维码进入华商网微博浏览更多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3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