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颐和园人头攒动。当日,正值十一黄金周期间,每日约有十万余游客涌入颐和园,观赏大黄鸭。中新社发 韩海丹 摄
预测十:专家:长假扎堆出行(游客素质低/加班工资难兑现)暴露XX问题
报道:“中国式休假”成难负之重 拿什么拯救国人休息福利
国庆假期今日进入最后一天,意味着人们长达近一个月的“凌乱”作息模式行将收尾。今年以来,多个因“挪假”产生的“超级工作周”和“凌乱工作模式”让“中国式休假”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原本作为“福利”的小长假被指成为人们的难负之重,国人休假尴尬的破解之道仍待多方求索。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指出,国家之所以选择“挪”出“小长假”,一方面是要借假日拉动经济;另一方面则考虑确实有很大一部分人需要一个较长的假期去旅游休闲。但他同时指出,不能将部分人的需求作为政策制定的全部依据,应当尽可能地兼顾不同意见。
夏学銮表示,当下中国的“带薪休假”制度与西方社会相比还有待完善,职工在申请“带薪假”遇阻的情况下,试图通过请假来“拼假”亦是无奈之举。
有专家建议,在放假安排上,可以“放权”给单位。鉴于国务院的放假安排只是指导意见,各个部门或单位完全可以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和员工诉求,适当调整工作日和休假期。但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自《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施行以来,调查显示,只有不足三成“上班族”可享受带薪休假的待遇,超过四成人对自己休假状况感到不满或无奈。【详细】
华商网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