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M10浓度,地面(488μg/m3)和25楼(441μg/m3)最高,5楼、21楼和楼顶临院方向次之,中间楼层最低,并无明显规律可循。
2、21楼以下,PM2.5浓度从上往下越来越高趋势明显,但靠近楼顶又开始增高。相对于PM10浓度最小值116μg/m3、最大值488μg/m3的较大差距,PM2.5浓度最大值为197μg/m3(地面),最小值为135μg/m3(14楼),数值相差并不是很大。
3、PM2.5和PM10浓度最小的反而是中间楼层14楼(PM2.5:135,PM10:116),传说中的“灰尘带楼层”并无浓度明显趋高的规律。
由于条件限制,这次测试的位置不在同一条垂直线上,时间跨度也较大。但从测试结果来看,并不支撑“9到11层是灰尘带”的说法。那么到底是这种说法不靠谱,还是实验结果受条件限制,未能证实呢?
专家讲解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顺熙:目前就西安而言,学界对这类问题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一般说来,地面排放源如机动车排放的PM2.5浓度,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的,所以对于机动车排放,地面层污染更严重。但如果附近有非地面排放源,污染物浓度的高度变化则与周围排放源高度会有一定的关系。越靠近污染物排放源,浓度就越高。如在燃煤电厂附近,由于大型电厂的烟囱高度在200米左右,在烟囱排放高度这层的下风向的污染物浓度会最高,离开这层越远,污染浓度则越小。而对于靠近马路边的居民楼,即便是测同一层高楼,朝向不同,测得的PM2.5的浓度也会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