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这条新闻的作者便是这组图片的拍摄者,当记者找到他时,他坦承,撞人的那一刻他并不在场,只是开车途中看到外国男子正在扶倒在地上的中年女子,便停车观看,现场有人告诉他,中年女子是被外国男子撞倒的,从两名当事人的争吵中,他也基本了解了事件的大致情况。那么在拍下照片之后,他为什么要对事实做出“外国小伙扶起女子遭讹”的描述呢?他表示,“因为中年女子情绪比较激动,但是有点夸张,再加上之前我看到她平躺在地,至少我看到就有两三分钟了,我是下意识就以为想多要点钱。”
在这位拍摄者的文字说明中还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双方前往煤炭总医院,经医生检查,X光拍摄后诊断该女子并未受伤,女子随即再度瘫软大呼难受。”而实际上,拍摄者并没有跟着一起去医院,是小伙子的女朋友通过电话告诉他的。
并没有看到事件的全部,而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制造出一则消息,使看的人误以为这又是一起做好事被讹的事件,造成恶劣影响。信息源的不客观、不真实是这则消息给大家造成误导的重要原因。12月4日,图片的拍摄者对此事公开道歉。
据记者了解,这名拍摄者是一家图片供应商的签约摄影师。在拍摄完那场纠纷之后,他将图片连同文字一同上传到图片供应商的网站上,供有合约的媒体选用。而对于签约摄影师所上传的图片,这家图片供应商声称有责任进行核实。但这家图片社显然没有对此事进行核实。就这样,这组图片和文字在当天被多家网络媒体选为头条,直接转载,转载者看中的是由此带来的所谓“轰动效应”,也没有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
现在看,对于当事双方来说,克制情绪,冷静处理,纠纷是可以妥善解决的。这件事更告诉人们,现在信息传播这么快,这么广,每个信息发布者都有一份社会责任。拍照片的、发消息的人,如果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赚点稿费就不细究事实,那就是主观臆断;一些图片社和媒体,如果为了经济效益、轰动效应就不加核实,那就是误导公众。这都是不负责任的以讹传讹。“有图没真相”的事发生不只一次两次了,这样的图片拍起来很方便,发起来很迅速,用起来也很容易,但它每传播一次,就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次伤害。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被伤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