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5日 登录论坛 注册

西安万寿寺塔“动手术”抽土迫降 40天已纠偏2米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12-15 04:11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编辑:手瓜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万寿寺塔已成功纠偏2米 本报记者赵彬摄

  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西安万寿寺塔,自2011年大幅倾斜后,其维修保护一直备受关注。今年4月,纠偏保护方案审定后,经过40天的纠偏,原本倾斜2.64米的塔体,已成功纠偏2米。对于古塔纠偏,这在西安还是首例,也是全省第二例。

  曾在3天内倾斜40厘米

  万寿寺塔位于城东万寿路中段西光中学操场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四百多年,该塔高22米,共六层,每层六面,为六边形楼阁式砖塔,塔体保存较完好。

  据2007年监测数据显示,万寿寺塔向西北方向倾斜量1.064米(倾斜量指的是塔尖倾斜的位置距离塔体中心的水平位置)。

  西光中学校办副主任李林说,2011年5月,持续降雨使万寿寺塔倾斜加剧,在5月28日倾斜达到2米左右,于是上报。

  5月29日起,西安市文物局委托专业监测单位对塔体进行实时监测,6月1日倾斜已达2.231米,于是立即用钢架支撑进行临时保护。6月4日,抢险工程开始时,倾斜已达2.630米。6月19日,倾斜量最大,达到2.640米。

  最终,西安市文物局文保人员在该塔正北、西北、正西三面,分别架了三个铁架子,顶在塔的第三层和第四层处。之后又在塔四周打孔,将沙子、水泥、生石灰等灌进去汲取地基土的水分,以提高土的密实度和抗压强度。

  钢架箍木板进行预加固

  万寿寺塔拄上“钢拐”后,塔体倾斜趋于稳定。但怎么让其甩掉“拐杖”,自己“站”起来?文物部门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研讨、调研。

  经勘探、调研,专家发现塔体倾斜是由于该塔初建时夯土不实、周围古墓穴相继坍塌、塔体周围地基土含水量过高、曾在塔附近开挖过防空洞等四个原因所致。

  负责该塔纠偏方案制定的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王伟说,由于要等塔体稳定后才能进行地基周围的勘查,并制定纠偏方案,因此,今年4月才有了纠偏保护方案。

  今年9月,相关施工单位在进行地质勘察、力学计算、地基加固等准备后,开始实施保护工程。施工单位负责人陈平说,他们先对塔体进行了预加固,为预防塔砖受损,先在贴近塔身的地方用软棉毛毡包裹,之后在外面围上木板,最后在木板外套上钢箍,让塔体保持稳固。而在塔基,则用混凝土梁加固。

  抽土迫降古塔凭自重纠偏

  预加固后,10月底开始采取抽土迫降法,让塔体自己还原。陈平说,在塔倾斜的对面,采取抽土的方法,抽土后,迫使古塔凭借自重还原。

  昨日,该塔南面底部已被挖开。陈平说,已从塔下面抽出10立方米的土。而抽多少土,该从哪抽,都要经过周密计算。对古塔纠偏,一般一天基座纠偏2毫米,由于该塔塔体保存的比较好,纠偏就比较快,最多一天能纠偏10毫米。

  陈平说,他们用的是百分表,只要有0.01毫米的变化,就能监测出来。经过40天的抽土迫降,成功对该塔纠偏2米,基座回落在40多厘米。现在万寿寺塔保持稳定,将来,万寿寺塔将甩掉“拐杖”,独立站立在操场上。对于塔身仍存在的约60公分倾斜量,是否继续“扶正”则需专家论证后才能决定。

  而今后对该塔的管理也已确定,新城区文物旅游局为万寿寺文物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西安市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中心负责该塔保护业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管,西光中学负责该塔的日常管护、相关信息的上报反馈。本报记者周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