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第二季“百姓心声”有奖征文大赛正在华商论坛火热进行,陕西网友踊跃参加。华商论坛网友“陕西直击”从家门口的一条路的变迁,感悟三代人的小康梦。全文如下:
一个人梦想的追寻和实现,成就了这个国家的腾飞和光荣,这就是我们的“小康梦”。
——题记
其实每个人的梦想都是无穷尽的,一个梦想实现后,就会有下一个梦想,有时一个人同时具有多个梦想,而这一切都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每一个梦想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家居住在宝鸡扶风一个依山傍水的十八弯坡上,仅有一条通住县城的城乡石头公路。路基是用凸凹不平、大小不一的石灰岩块铺垫的。据老年人们讲,路面是公社用“东方红”牌链轨车轧就的。路修好后,父亲拉着架子车,在“公路”上走了一回,圆了自己走公路的梦。
改革开放后,不少邻近的村走上了水泥公路,父亲很羡慕,对我说:“好好学习,啥时间考上大学,进入公路系统,给咱村里修条公路,就和人家一样了。”我还依稀记得村里那条路,上面是一层黄黄的沙,延伸向远方,静静躺着,毫无生机。走这样的路常遇到大风天气,黄沙飞扬,衣服上便落下薄薄的一层灰;遇上雨天,路上泥泞不堪,车上车下都是泥水的天地,这段路也被乡亲们称为“水泥路”,说白了就是泥水路,坑坑洼洼的,坐车的和开车的感受都一样,颠簸是旅途的主旋律。
慢慢地这种路况改变了,80年代,那路已变成了用沙子和当地沟里产的一种料浆石铺成的石子路。路,光光的,一直伸向远方。路边有泥土的气息和绿油油的庄稼,上坡下坡,转弯,车子平稳多了,还通上了面包车。当时,父亲还骑着自行车在石子路上爽了一回。
1997年,我也如父亲的愿望进入公路段上班,父亲一辈子什么都不怕,可是老了却怕死。他给我说:“晚上睡不着,常想那些死了的人,时常和他们打交道,我能再活几年,到90岁也是你们后辈的名望。看见儿子找上媳妇结婚,是个小事情,重要的是能看见儿子在十八弯上给大家修条通村公路,我死了也能闭上眼睛。”十八弯上艰苦的出行环境,父亲经历了一辈子。走上通畅的公路成为父亲至死不渝的追求。
2007年,村里这条路被上级确定修成水泥路。当年冬天,我们段的公路、桥梁工程工作人员进行了道路测量。2008年春举行了破土动工仪式,开始了施工,一条宽4米的水泥路贯通了。通车典礼那天,村子自行筹资请了一台秦腔戏,整个村子响起了振耳的鞭炮声,村民们象过节一样,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为父亲买了一台29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我还要为母亲买一个手机,我要让劳累了一生的父母和乡亲们知道,不光是咱村里通了公路值得高兴,也是咱们国家的“大喜”之年,奥运成功举办,久居农村的父母哪里知道这么多的事。
2013年10月,陕西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现场会要在宝鸡召开。我整天忙得焦头烂额,可年迈的父亲和正在上学的儿子却时不时的“忙中添乱。”
嘟嘟,QQ提示音,是儿子礼拜天在家里的电脑上发来的,“爸爸,你还在忙吗?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电视上正在播放神舟十号卫星升空的现场直播呢。”瞧我,连这么重要的事都给忘了,我赶紧打开电视机……
叮呤呤,半夜里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我赶紧拿起听筒:“蒙蒙(儿子的乳名)整天说要到北京去当APEC会议的志愿者,你就让他去吧,省得他晚上连做梦都在想着这事呢!”这是父亲从老家打来的。
“您老人家就在家安安心心地等吧,APEC到2014年才能开呢,您不是要和母亲到港澳旅游去吗?”“瞧我这记性!”电话那头传来父亲爽朗的笑声。
从我家三代人梦想的变迁中不难看出,个人、家庭的梦想虽然微不足道,但每实现一个梦想都与强国梦联系在一起。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多美好的梦想,即使有,也实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