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浐灞河畔绿意渐浓。3月12日植树节,在西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率领下,众多党政机关前往西安浐灞桃花潭公园义务植树,也许下一个绿色梦想。据统计,浐灞生态区成立10年来,已经有数万人在浐灞生态区植树2万余株。
带着西安人的绿色梦想,浐灞生态区通过修沙造林、景观绿化等生态改造措施,打造了以生态林地、河岸绿化、道路绿化、生态广场及景观小品为主体的绿地体系,已经成为西安市东部最重要的生态廊道,实现了完美的绿色转身。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浐灞生态区将通过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管理建设,构建引领西部、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到2015年,基本完成湿地和绿地系统建设,完成“森林浐灞”主要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城市“绿肺”功能。
成果
绿地面积十年增24倍
2004年成立之初,浐灞生态区在生态逻辑下重新思考城市规划,将“生态”定义为城市开发建设标准。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累计新增公共绿地面积7925亩,较成立之初增加了24倍,主要分布在雁鸣湖、西安世博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区域主要路网绿化,修复湿地1.7万亩,建成林地2.9万亩,区域人均增绿18.9平方米,负氧离子含量达到2000到6700单位,鸟类由过去的60多种增加到200多种。西安世博园、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典范工程,不仅对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成为西安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凭借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浐灞生态区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等国家级称号,对西部地区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2013年5月,浐灞生态区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这是绿化兴业规格最高的奖项,也是我国对绿化工作给予的最高荣誉。
未来
全力构建全方位生态体系
在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浐灞生态区将全力构建全方位生态体系,打造区域生态循环系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出台《浐灞生态区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利用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外部先进技术及成功经验,实施试点社区(单位)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及垃圾回收站、压缩站点建设;加快推进再生水生产设施及管网建设,完善再生水供应保障体系,实现桃花潭公园、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以及西安世博园等主要景观水系补水,并积极探索再生水在洗车、灌溉等领域的应用,年再生水使用量达到600万吨;启动鸟类栖息地和迁徙通道建设,进一步增加陆地动物的引入,逐步实现养殖繁育和野化放归,丰富动物种群多样性。
预计到2020年,浐灞生态区将全面完成健康优美的生态文明环境支撑体系、绿色高效的生态文明产业体系、舒适宜人的生态文明人居体系、先进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文化体系以及务实创新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五大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记者刘航闫鑫
西安世博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浐河城市段综合整治提升工程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所在地,园区总面积6270亩,其中水域面积2820亩,是目前陕西省唯一一个面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园区保留了世园会期间整体绿化和大部分园林设计,成为西安市民休闲娱乐的花园和城市净化空气的“绿肺”。2013年年底,西安世博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地处渭河与灞河交汇处,沿灞河两岸东西分布。2008年11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公园为西北地区首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项目之一。公园已探明有植物种类48科180种,湿地动物有27目50科约150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3种。作为灞河入渭的最后一道生态保护屏障,公园具有生物群落恢复、污水生物处理、自然水面恢复等多项生态功能,对周边区域起到滞洪蓄水、调解气候、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
浐河城市段综合整治提升工程
浐灞生态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重大生态工程,以“让生态流入城市”为主题,以建设城市重要的“生态带、景观带、休闲带、文化带、产业带”为定位,计划3年全面完成整治工作,将建成集滨河大道、城市景观、水面湿地与绿化景观为一体的生态景观廊道。目前,已完成河道清淤28.6万立方米,新建堤防2.6公里,浐河西路绿化景观4万平方米,建成浐河华清桥等5座桥头的13个景观广场。
用生态系统建设推动治污减霾
“浐灞之滨,万绿丛中,我将寻求绿水环绕的一个不大的居室住下来,清晨听百鸟啼啭,午间看水天一色,傍晚端上一杯清茶,在河水悠悠,落日镕金的美景里沉思,夜来推窗望月,如银的月光洒落在静静的水面上,晚归的水鸟轻轻地掠过广运潭……”数年前,一位作家站在浐灞生态区的发展规划图前,许下美好的夙愿。
十年发展,浐灞生态区从治水到用水,从造绿到治霾,从保护环境到守护自然生命,一项项细致的工作经纬交织,缔结成一张错落有序的生态网,实现了真正意义的生态系统循环。
面对治污减霾的严峻形势,作为国家级生态区的浐灞生态区义不容辞地扛起治污减霾的大旗,出台了最严密的综合检查制度、最严格的建筑工地扬尘管理制度、最细致的保洁保障制度和最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为治污减霾提供了有利的制度保障。同时,全面推进浐河城市段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三环林带建设等生态工程,并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再生水利用体系及生物多样性建设,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用科学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构建全方位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资源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
2014年,浐灞生态区将深入实施“八水润西安”,建设融入城市和生活的浐灞河;整体优化绿地景观系统,建设“花园浐灞”;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支撑、以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产业布局、交通组织和能源供应为补充,全面提升治污减霾管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