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新闻编辑部有一群闷骚小编。
人事招聘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照着“不闷骚不接收”的标准招的人,来来去去的,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那么点“闷骚+神经质”。萌不萌的不知道,二不二是常有的事。以下,就是这群小编们隔三差五遇上的事——如果你有生之年曾萌生过要当编辑,或娶个女编辑,嫁个男编辑,那请详读,别错过——不是每次走岔路都有好心人拉你回正途。
有问必答是编辑基本素质之一,至于答非所问,则是小编们在一群深井冰亲菇中苟延残喘的“生存守则”。【第叁期:不着调才能活】

开篇就说过我们是一群闷骚小编编。最显著的特点则是,明明坐了一整排,肩并肩,右手挨左手,大家有话偏偏不直说,只赖在网上,混在群里,噼里啪啦只闻敲击键盘声,鲜少听见谁清个嗓说句话。
能想象得来么?坐在你旁边的小编刚刚被群里发的一段话逗乐,啪啪地打出多个“哈哈哈哈”来,脸上却是纹丝不动,半点表情没有,基本就是重度的面瘫患者。
比起这个,还有那信手拈来的答非所问,永远能把一个正经的或看似正经的话题扯到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步去。
一分为二地闹腾

前阵子,陕西普降雪,有位牛人因地制宜地用雪堆了“兵马俑”之类的雪人,完胜《爸爸去哪儿》中田亮捯饬出的抽水马桶。
编辑群里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孩纸们惊呼连连,“好赞”、“牛人”、“好拉风”之类肤浅又装嫩的感叹词频频蹦出来,生生令执笔小编有了“幼儿园大班都开始群聊”的惊悚和无力。
见蒜愁妹子皱了皱眉,悠悠敲下一行:居然不是从模子里倒出来的……
脑补新闻是本能

某小编刚成为新闻小编,第一天签新闻签得不亦乐乎。像是井底之蛙霎时蹿上了井沿,放眼望去,那一条条的社会新闻就是一部部八点档连续剧啊,而且糅合了惊悚、伦理、家庭、爱恨情仇、家长里短——美中不足,就是短了点。
早起签第一条要是就碰上惊悚悬疑剧,那接下来该小编就自动开启了“XX谜案凶嫌”的追踪模式,与此相关的新闻齐齐刷在后台,直教人不忍直视。
饭点前,小编签了什么,有时会直接影响到众位小编的午饭可选项。瞧见血呼啦扎的场面图,小馄饨肉夹馍就成了忌讳;瞅见猪肉变牛羊肉、地沟油变红油锅,连着一周肉腥免谈;也有不忠厚的偏要晒自家的满汉全席,小编一边饿着肚子一边噼里啪啦地出稿子,一双眼直勾勾盯着照片里的红肉白藕,口水恨不得直下三千尺。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牙好胃口好的小编“土豪豪曹大哥”完全不受此类限制,一天里不论他签什么,嘴里喃喃地都只有一句“好饿啊”。
下辈子不当编辑的某个理由

下辈子不当编辑的理由太多,随随便便丢一个出来,都能让小编滑下两行浊泪来。
某天,一群小编们在群里聊起这个话题来,有人提议,干脆每天一期吐槽一个理由,这样仨月一过,至少能列出100个不当编辑的理由来。
某编瞬间无力,这集齐100的毛病是小时候吃干脆面纯为收集小卡片落下的病根么?你以为吐槽够100期,就能升级?告诉你,吐槽请低调,否则会团灭的……
言归正传,小编常常要上夜班,且一遭罪就是连续两周,因而每次上夜班都有去死的赶脚,而上完夜班都有死而复生的沧桑感。
小编“文一刀”有一子名为蛋蛋,嗷嗷待哺,每日留无数尿布给亲爹手洗,父子之情常流于微信朋友圈。
说到吐槽下辈子不当编辑的N个理由,文一刀大概是想到自己夜班将至,登时进入复读机模式。
不想当编辑的第1个理由?
文一刀:不能见蛋蛋。
不想当编辑的第2个理由?
文一刀:不能见蛋蛋。
不想当编辑的第XX个理由。
文一刀:不能见蛋蛋。
众小编齐齐倒地,理解不来这当爹的心情啊,您这是操爹的心,当娘的命啊。
另一有女的奶爸编冷哼一声:其实蛋蛋是这么想的,文一刀,赶紧赚奶粉钱,不见就不见,你以为我愿意见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