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5月15日,陵园发掘现场,右一为着大敞领装的无头蕃酋像本报记者王警摄
唐武宗,历史上著名的“灭佛皇帝”,去年,我省考古专家首次对其陵园部分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经过一年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陵园的蕃酋殿遗址发现了10件残损的蕃酋像,令人奇怪的是,这些蕃酋像均没有头部,而且在东门北侧门阙未见天子的三出阙。
端陵:门阙缘何未见三出阙?
唐武宗端陵位于我省三原县东北的桃沟村东北,东距唐高祖献陵4公里,西北距唐敬宗庄陵约6公里。2013年,我省考古专家对唐武宗端陵陵园东门北侧门阙和南神道西侧蕃酋殿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对陵园南、北神道掩埋于地下的石刻进行了清理,对石刻进行了测量记录。
考古发现,唐端陵东门北侧门阙为夯土结构,平面形状为梯形,其东西长约24米、南北宽约15米、北端宽约13米。阙体主体现存高约3.5米,未见夯筑传统的所谓三出阙结构。“阙”是中国古代陵园的一种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宫殿的重要装饰物,而且是国家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阙有单阙、二出阙、三出阙之分,天子用三出阙。在此前的汉阳陵、唐睿宗桥陵等帝陵都是三出阙结构,为何唐武宗的端陵没有采用天子所用的三出阙呢?据负责该项目的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说,这主要是在唐代晚期,帝陵陵园的形制有所简化,就没有再采用三出阙。但在唐之后,也有帝陵采用三出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