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5日,三星快速干道建成通车
5月9日,三星西安项目将正式量产,生产最新型的存储芯片。不仅意味着,原本旷野将变发达电子产业基地,更具战略意义的效应在于,当下正值西安争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排头兵关键之际,三星项目的投产,将使西安“排头兵”建设大大提速,为西安开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新局面增添了浓重一笔,同时,也为西安高新区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提供“芯动力”。
三星投产·举世瞩目系列报道2
电子信息技术改变了世界,半导体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无处不在。手机、相机、IC卡等,之所以能随时随地通话、及时查看照片、智能消费,都是因为小小的芯片。
那么,半导体对区域经济影响有多大?调查显示,只要半导体生产项目投资到一个城市,将会带动整个产业链上其他企业投资,形成链条聚集效应。
随着三星项目在西安高新区投产,西安半导体产业链进一步集结,半导体效应正在陕西上演。以此为契机,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迎来“芯动力”。
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而作为陕西经济排头兵的西安高新区,则背靠全国高新区,引领亚太和欧洲的科技发展,左手牵亚太右手牵欧洲,全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示范区。
架欧亚科技桥打造“数字丝路”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示范区
三星不仅为高新区产业锦上添花,更将使高新区在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极的道路上如鱼得水。
据了解,经过23年发展的高新区,是中国确定的六个要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之一、丝绸之路沿线产业规模最大的高新区,日益成为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要聚集区,目前高新区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和通信、光伏与LED、电子元器件、电力设备与能源技术、汽车、生物制药、软件与服务外包、创新型服务业等八大产业集群,多次被科技部评为先进高新区,营业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高新区第三位。“将以三星项目为契机,加快平台建设、专业化园区承载等举措,吸引更多的半导体企业入驻,加速打造千亿级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坚定地说。
而随着三星项目的投产,一条“数字丝绸之路”在高新区与西亚中欧间清晰显现,也进一步明确了高新区在丝路建设中的定位。
“过去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交流,而如今,三星和中国将共同打造半导体闪存芯片产业,通过新的数码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朴赞勋对丝路建设带来的契机充满信心。
“三星对于加快西安建设丝绸之路排头兵,提升高新区在丝路经济带上的影响力非常重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杜跃平教授认为,高新区应抓住高新技术产品需求,向西出口数字产品,打造数字丝路。
“针对高新区原创产品比较多的特点,应使现有原创优势项目、产品真正做大、做好,形成原创产品产业化,促使新发明转变成新产品,并发挥科技推动力,把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到沿线城市文化产品开发,或嫁接到中亚国家传统产业上去,通过科技服务业加强和中亚国家的沟通。”在2013年欧亚经济论坛科技分会上,与会专家为高新区如何在丝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新区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丝路’沿线上前景比较好的是新能源、电子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会展、服务外包等产业,而高新区在这些产业方面都很有优势。”赵红专说,作为西安最大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高新区要在丝路经济带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必须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撑点,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助推器,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排头兵。
高新区正全面加快园区建设国际化、产业发展国际化和人才建设国际化进程,增强发展活力,完善承载能力,提升高新区的国际影响力。同时着力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自贸区。
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安建利则表示,高新区将借三星投产契机发挥科技推动力,实施‘科技引领、环境提升、产业聚焦、板块突破’四大工程,努力向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迈进,创新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吸引越来越多韩企投资西安
加快构建西安国际化产业体系
“三星影响不是当前三五年,而是长远的战略性意义。”杜跃平说。
据了解,在三星项目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韩企来到西安。2014年3月27日,韩国第三大银行——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西安设立分行。4月2日,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西安代表处正式成立,将促使更多韩企来西安投资。
“三星项目对于西安经济发展,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非常重要。”杜跃平说,“三星项目正是增加西安工业规模的重要引擎和动力,其巨大集群效应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将改变西安工业散、乱、不突出等现状。”
从长远看,三星电子作为世界一流IT企业,项目达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660亿元,这意味着西安将迎来数百亿元的新产值,而且是代表着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水平的集成电路产业的产值。目前,西安正深入调整产业发展结构,随着三星项目投产,将进一步完善西安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标志着西安有了国际化的产业。在促进国际化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的同时,三星项目还将加快西安对外开放战略高地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来投资,提升西安城市国际服务能力。
“国际化企业会带来国际化管理、国际化生活方式等,例如,国际社区、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等国际化民生问题。”杜跃平说,正因如此,西安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世界一流的交通环境、配套环境、物流环境、人居环境正在形成。
同时,也将进一步助推我省相关院校学科水平提高和科技人才培养,激发本地人才参与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西安人才不再‘东南飞’,这些都与三星项目影响密不可分。”杜跃平说,以前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60%都去了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但从这两年来看,尤其是三星项目落地西安后,我省各大院校电子信息学科毕业生都愿意留在西安。
西安培养的人才既能快捷地学习到研发、管理等技术,又能实现真正的产学研结合、国际化合作,这必将提升西安半导体产业人才建设的水平。记者获悉,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已雇佣本地员工近1300人,同时,约700多名韩国职工也在西安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助力。
助陕西打造内陆开发开放高地
加速集成电路产业向西部转移
三星项目从落地到投产,对陕西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里程碑意义。
记者获悉,2013年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陕投资,陕西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4家,同比增长41.7%,其中,韩国投资企业63家,增长270.59%;实际利用外资36.8亿美元,增长25.3%,陕西省利用外资结构日益优化,这与三星项目密不可分。
同时,包括华为、中兴等企业正逐步将研发中心规划在西安,他们看重的除了人才优势外,就是三星所提供的产业配套潜在吸引力。
的确,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欧亚大陆桥中国段的中心、承东启西连接南端的重要枢纽,陕西不但有雄厚的电子信息基础,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诸多领域也是门类齐全。近年来,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日益成为海内外投资兴业的热土和中国内陆型经济开发的战略高地,有130多家世界500强及分支机构落户。2012年,出台《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已形成以西安、宝鸡、咸阳3个中心城市为聚集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带,约有1300余家企业,初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卫星应用、服务外包等为骨架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而三星西安项目采用10纳米级新技术,预计每月闪存芯片产量将达到10万片,这一技术、产量,毋庸置疑将打破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分布版图,将使原来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产业分布区域更加快速地向以陕西西安为首选地的西部地区转变。
同时,三星电子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先进经验和雄厚实力,对陕西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外向度、加快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都十分重要。以提升陕西对外开放水平为例。目前,全省进出口总额150亿美元,三星项目全部实施后,年进出口总值将增加200亿美元。此外,还将迅速壮大陕西的工业产业综合实力,充分释放陕西的科技人才潜能,奠定陕西在全国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基地及领先地位,着力打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建设西部创新高地。
通讯员马东芳记者张娜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