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秦岭亚种发现时间最晚
“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的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中,涉及陕西的都是秦岭大熊猫亚种,分布在佛坪、洋县、周至、太白、户县等9个县21个乡的34.7864万公顷栖息地中。不包括1.5岁以下的幼体,总计发现大熊猫野外种群273只,相比较前两次全国普查,数字是有上升的,而且趋势明显。”第三次、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技术顾问、大熊猫专家雍严格向华商报记者介绍说,数字增加是因为秦岭植被保护和大熊猫栖息地之间生态恢复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积极影响的。当时的调查中,统计到的1.5岁以下大熊猫幼崽为64只。
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中,(野外)大熊猫秦岭亚种数量在全国大熊猫中所占比例只有17%,所以更显珍贵。“大熊猫栖息地综合对比中,秦岭在生态的多个方面更具优势,所以在学术界,把秦岭称之为野生大熊猫最有希望生存繁衍下去的地方。”
曾在秦岭山间栖息繁衍万年的大熊猫秦岭亚种,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被外界所知。缘由是当地一队武装人员进山捉特务,夜里宿营时以为遭遇熊而误杀了在当地被称为花熊的大熊猫。
1957年秋天,正在洋县开会的岳坝乡乡长杨笃芳,按照县公安局和武装部领导的安排,回乡组织民兵与县里派来的武装人员一道进入西河地区原始森林搜山。因为此前县里接到有敌特飞机飞经该区域,并可能空投物资或特务的消息。搜山宿营夜里,正做饭的众人意外发现树上有熊,神枪手杨笃芳操起中正步枪一枪命中,结果发现掉下来的是当地人称为花熊的动物。夜里众人把花熊剥皮烤肉,花熊的皮分给了杨笃芳,后来被他做了褥子。
1958年春,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郑光美带学生来岳坝一带教学实习,意外获知花熊信息。他看过杨笃芳拿来的花熊皮褥子后有些吃惊。后来,杨笃芳返回原始森林中,找回一块带牙齿的下巴骨交给郑光美。
郑光美带着花熊皮和部分头骨回到北京后,很快确认秦岭里的花熊就是大熊猫。1964年,郑光美等人发表文章《秦岭南麓发现大熊猫》,正式确认秦岭是大熊猫分布地。
2011年7月,大熊猫专家雍严格在《沉痛悼念为发现秦岭大熊猫第一位提供标本者杨笃芳老人》的文章中说,上世纪70年代后,杨笃芳长期为大熊猫野外调查和保护出力,一直参与大熊猫保护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