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10时许,山阳县十里铺镇槐树庄村的玉米地伸手不见五指,四处传来“叮叮咚咚”的敲击声以及鞭炮声,这是夜晚护田村民与野猪斗争的一幕。当地同样遭受野猪毁田的还有祁坪村、王家庄村和磨沟里村。
沿着山中的公路走,两侧的玉米田里随处可见搭建的窝棚,组成了夜晚防野猪护田村民的“堡垒”。
护田比种田还苦
山阳县位于秦岭腹地,山大沟深,林地面积占79.1%,野猪种群分布全县境内,山中几乎没有天敌,繁衍速度快,近几年庄稼成熟时节下山毁田,已成靠山村庄的主要农害。
村民杨永新说,眼看着玉米要成熟,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不能被野猪糟蹋了。他在玉米地旁搭建的窝棚住了近一个月,每晚9时准时到岗,每隔一小时要敲一次挂在床头的铁板,天亮后才回家。
杨永新52岁,有天后半夜,他被野猪啃食玉米的声音惊醒,用手电照过去一看,一头上百斤重的黑色野猪正在地里乱拱,旁边好像还有几头,吓得他赶紧用力敲打铁板,听到响声后,野猪这才停下来慢悠悠地离去。天亮后发现,玉米被毁了一片,心痛之余,他只得把被野猪啃剩下的玉米棒子捡回家喂鸡。
在槐树庄村还有很多村民每晚睡在野外,漆黑的夜晚能听到同伴敲打声会令护田人踏实许多。因丈夫身患疾病,66岁的杨三焕是睡在野外护田的唯一女性,她每晚都在胆战心惊中度过,从玉米长须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晚上都不敢睡,每天都要用手去掐一下剥开的玉米棒子,盼着早日收获。
杨三焕感叹种田苦,谁知护田更苦。
有村民放弃种田
槐树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朝胜说,野猪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只能想法驱赶,不能伤害。即使想打,手里无枪反而会遭到野猪袭击。野猪食量大,繁殖快,一年比一年多,它们不但吃洋芋、红薯,还吃小麦、玉米等。该村每年因野猪毁掉的玉米地最少也有40亩,经济损失约5万元。现在村里年轻人少,夜晚护田的只剩下体弱多病的老人,野猪出没频繁极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槐树庄村住在山沟里的村民护田危险更大,野猪毁田也最严重,夏天种的麦子被野猪吃得颗粒未收,秋季部分村民已经放弃种玉米。
商洛市2005年曾做过统计,因野猪破坏庄稼造成的受灾地涉及100多个乡镇340个村,受灾面积30多万亩,损失粮食1万多吨。近10年时间,野猪之害愈演愈烈,如今已成为当地一个社会问题。
杨永新说,一亩玉米能收约1000元,野猪要是连吃带毁便收成无望。损失是一方面,主要是看着心痛。自己辛苦一个多月,挽回千元损失,也比在外打工强。
被毁农田无法补偿
记者从山阳县林业局了解到,随着近年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一方面,野猪的主要天敌豺、狼等几乎绝迹,其繁殖失去自然控制;另一方面,山里老猎人的枪都被公安机关收缴,人为控制野猪种群数量增长也受到了限制。
目前山阳县野猪毁田最严重的近10个村庄,能采取防治办法是狩猎护田。
该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朱建华说,省林业厅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的政策,但野猪不属于重点保护动物,所以被毁农田无法补偿。
村民护田与野猪的争夺战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