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盘点用药六大误区 一日三次服药非三餐服药

滚动新闻 作者:李琳 2014-09-13 12:57:47
[摘要]很多药品用量都是一日三次,于是,很多人服药时真的是每顿饭前后吃一次。

  误区1 一天服三次药,变成一餐一次

  很多药品用量都是一日三次,于是,很多人服药时真的是每顿饭前后吃一次。

  市民张先生说,如果说明让一日三次吃药,自己会早上8点前后吃一次,午饭后再吃一次,晚饭后再吃一次。如果是一日两次,就早饭一次晚饭一次,他发现周围很多人都是这样服药的。

  专家点评: 西安市第九医院药剂科主任付联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服药误区,服药次数是药厂根据药理测试确定的,服药后要将人体内的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范围内。因此,如果是一日三次服药,就应每隔8小时服一次,如早上8时、下午4时、晚上12时。如果是一日二次服药,应12小时1次,一日一次服药,应是24小时1次。这样人体内血药浓度是均衡的,药物的吸收效果好。

  但在生活中,为了方便,很多人都是吃饭前后才想起来吃药,一日三次服药就变成一日三餐服药了。这样白天体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而晚上血药浓度下降,影响治疗效果,而且长期还会导致消化道疾病。所以说,“一天三次”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每隔8小时服药一次,这样由于间隔时间相同,可以使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天24小时之内都保持比较平稳,既不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也有人说,我一直一日三餐服药,但病也好了。就此,专家表示,如果严格按照时间间隔来服药,疗效会更好,病好得会更快。

  此外,服药还会有饭前或饭后的区别,一般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会提示饭后吃,而胃动力药应饭前吃。如果未说明,饭前饭后半小时均可。顿服”也不是每顿饭服用,是指将一天的用药量一次服下。

  误区2 茶水牛奶果汁,随手拿来都可服药

  着急了要吃药,而手边又没有水,有的人会随手看身边有啥,就拿来送服药物,茶水、果汁、牛奶都有,还有人以为牛奶服药会更健康。

  专家点评: 西安市红会医院药学部主任黄琳红:送服药物是很讲究的,温开水最合适。如果喝牛奶服药,牛奶会在药物表面形成一层膜,将药物包裹在里面,阻碍药物吸收;果汁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呈酸性,与药物同服可能导致有些药物成分提前分解,药效下降;茶水里的成分也会中和某些药物成分,导致疗效下降。 此外,还有些人着急了干咽药物,这也是不对的,食物在食道里滞留时间长,会损伤食道黏膜。

  误区3 感冒生病就吃抗生素

  感冒是常见病,很多人都不当回事,自己买药服用,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就会自己购买抗生素服用。

  专家点评: 西安市红会医院药学部主任黄琳红:感冒区分病毒性和细菌性,如果是病毒性感冒,再吃抗生素也不起作用,且感冒初期多数都是病毒性。抗生素对肝肾影响大,其中头孢类相对安全,但有些抗生素12岁以下不能服用,比如喹喏酮类抗生素,包括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儿童服药后会有损伤。因此,市民尤其在给儿童服用抗生素前更应谨慎,最好由专业医师开药,或仔细查看说明书。

  误区4 孕妇怕伤胎 啥药都不敢吃

  为了保护胎儿的健康,多数孕妇都非常抗拒吃药,即使高烧或其他病情严重,也硬扛着,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伤及胎儿。

  西安市第九医院药剂科主任付联强:孕妇和儿童一样,确实应用药谨慎,但也不是谈药色变,病情需要时还是应该服药,否则严重了依然会影响胎儿。因此生病时不要自行买药服用,就诊由医生来判断。

  孕妇用药的最危险时期是妊娠开始的前3个月,此时胎儿正处于发育形成期,最易受药物的攻击,如引起胎儿畸形、流产,因此,在此期间尽量不用任何药物。

  孕妇用药有安全等级,安全性分为5级,A、B、C、D、X,其中A级有维生素等,B级常见的有抗生素,比如头孢类、青霉素等,AB两级对于孕妇来说相对安全。C级为动物试验有致畸的情况,D级像抗肿瘤、全身用激素等药物是孕妇禁用。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药物孕妇都不能用。

  误区5 药物过期了但没变样还能吃

  有人发现药物虽然过期,但性状没发生改变,觉得吃了也没事。但是医生说,这是在拿生命安全开玩笑。

  专家点评: 西安市红会医院药学部主任黄琳红: 药品都有准确的有效期,有效期是通过该药品的稳定性实验得出来的。即使外观保存得很好,但到期也在逐渐降解、失效,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已开封的药物,更是不能确定其化学成分、被氧化程度,以及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杂质。所以,药品超过有效期不能购买和服用,以免影响治疗甚至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此外,还有些特殊药物即使没有过有效期,但打开时间长了也不宜用,眼药水,无菌要求高,30天内用不完最好弃用。

  误区6 非处方药也分甲乙类 多数人不知道

  “非处方药还分类,不知道啊。”今日华商播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中,多数人都没听说过非处方药还分甲乙两类,市民高女士说,只知道有非处方药和处方药之分,一般都买非处方药,觉得更安全,但不知道非处方药还有区别。在含光路一家药店,连销售人员都不知道非处方药还分甲乙类。

  专家点评: 西安市红会医院药学部主任黄琳红: 甲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包装盒上“OTC”标识底色为红色,只能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店、医疗机构药房零售;乙类非处方药包装盒上“OTC”标识底色为绿色,可在经过批准的普通商业企业及旅店零售。因此,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在日常进行自我药疗的过程中,更推荐乙类非处方药。

  此外,医生还提醒市民,自我用药时不要随意加大药量,擅自超剂量服用非处方药,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 华商播报记者 李琳

 

编辑:华商报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 用药 误区

上一篇:2014年赛艇挑战赛闪耀灞桥古城长安码头 下一篇:凤城5路一小区单元门楼下陷 2楼凉台下沉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