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为什么还会有不良反应?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用药误区……11月21日,作为“安全用药月”活动之一,省食药监管局举办“关注用药安全、共享健康人生”沙龙活动,邀请药品检验检测专家、医院专家们针对公众关心的用药安全问题进行了权威解读。
药品审批很严格 为啥上市后还有不良反应
“前几天感冒了,吃了感冒药后,出现了恶心、头痛的反应,而且身上还出皮疹,到医院去看,医生说这是药品不良反应,是正常的。” 家住西安市莲湖路的王女士很困惑,这种感冒药是老牌产品,已经上市多年,为什么会有不良反应呢?
在此次沙龙上,针对市民的这种困惑,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负责人解读说,所谓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有些市民可能很奇怪,明明药品上市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怎么会让不良反应漏掉?”该负责人表示,药品上市前先经过动物实验,但动物毕竟和人有区别,然后是临床试验,相对时间较短,人数较少,因此,虽然有严格的审批过程,但在审批时难以对一些需要长时间才能发现的不良反应做到充分了解,因此正常药品上市后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是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并不是说因为药品的质量问题导致不良反应。
据了解,目前我省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店正常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同时在部分医院建立国家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监测系统可直接抓取医院的电子病历来查询、上报不良反应病例,减少漏报,提高我省患者遇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置效率。
专家提示,如果公众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病情严重的应及时就医,可向药店、医院或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也可拨打12331进行反映。
朋友圈里很多药物健康知识都是有误的 十大用药误区要知道
“世卫组织统计显示,全世界死亡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死于用药不当。”西京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石小鹏介绍说,在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1%到26%,每年至少有20万人因用药不当致死。
“朋友圈里传递的很多用药、健康知识,都是有误的。”石小鹏说,造成用药不当的原因,包括公众对药物知识认知有限、正确的药品信息来源有限等。
据介绍,用药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效发挥与治疗效果,甚至会对用药者的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石小鹏介绍了公众误识率较高、潜在风险较大、行为矫正较难的安全用药十大误区,警示市民远离这十大用药误区,不要轻信广告、勿偏听谣传,遵医嘱、科学安全地用药。需要用药时要咨询医生,医生会结合药物原理和长期的临床经验给出个体化的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