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樊先生接4岁的儿子回家,由于孩子小,他每天都要抱着儿子走这条路 华商报记者 于卓 摄
昨日,孩子们放学后在家长的搀扶下,一起走在回家的泥泞道路上 华商报记者 于卓 摄
在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酒铺村有一条村道——从塬上通到塬下的马鸣公路,长度近500米,但因连日阴雨,道路泥泞不堪,成为彻头彻尾的“水泥路”,而这条路也是村上20余名幼儿园及小学的孩子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家长们称这里是长安区“最难上学路段”。
“我已记不清摔过几次了”
昨日中午12时30分,63岁的黄女士刚刚到学校给孙女送午饭回到村口,稍微歇息了几分钟后,又一步一步地往塬上的家里走去。
刚开始的100米路程是水泥台阶,虽然上面都是泥巴和水,但她走得还算顺利。水泥台阶的尽头是一段望不到头、布满泥泞的路。黄女士休息了一会,喘了口气,接着往上走,但这次她每往前走一下,都显得非常艰难,漫过脚面的黄泥紧紧地粘在胶鞋上。顺着黄女士前进的路可以看到,往上继续走的路坡度非常陡,满路的泥泞,已看不出哪里能下脚。“我已记不清摔倒过几次了,每次都跌得浑身是泥。”
同样给孩子送过午饭准备回家的朱女士苦笑着说:“每天我来回要走3趟,早上天不亮就要送孩子上学,中午给孩子送午饭,下午再把孩子接上来。这些天下雨,上下学时,都是娃他爸拿着铁锨先在前面把路弄好,我才能和娃跟在后面走,要不然根本走不成。”
水泥台阶南侧一户人家,一位刘姓村民3天前早上冒雨送孩子上学时,因路口太泥泞,一下摔倒,导致胳膊骨折。
村民希望把路面简单硬化
一些村民介绍了这条路的情况。村民大多分布在这条路两侧塬畔边,一部分村民因当年修建马鸣公路纳入当地政府搬迁计划,另外还有绝大多数村民仍居住在老地方。其中,水泥台阶两侧的塬畔上住着三四十户人家,再往上依次还有3个塬台,住着大约100多户人家,共计400多人。
村民们说,沟里这条路也是400多人上下必经道路,以前也会因为下雨道路泥泞难走,但没有像今年这么难,很多住在上面的老人因道路太滑,都不敢下来了。
村干部白选利就住在水泥台阶南侧的塬台上,“2011年也因连阴雨把这条路毁了,大人小孩都下不来,当时每家出100元钱,再出几个劳力,修建了这段水泥台阶路。”他表示,当时还有人也想出点钱把上面道路也修成水泥台阶路,但最终没成。
一位村民说:“我们现在只有一个希望,就是能不能把路面做个简单硬化。只要能让孩子安全方便上学,我们也愿出钱出力,把这路修一下。”
街道办:雨停了就设法处理
白选利说,村上已有计划将各级塬台上的村民搬迁到塬上平坦区域,“到时建成的新型社区会有幼儿园和小学,大家就不会再受苦了。”华商报记者询问搬迁计划什么时候能够实施,他表示新的社区正在建设,目前也只能先满足一部分特别急需群众和因修路而拆迁的群众的需求,其他群众的搬迁还需一个过程,“搬迁总是有个计划的,我们已向上级部门报过了。毕竟是要搬迁的,如果再投资修建,不太划算,而且村上也没钱。”白选利说,他了解到一些关于修建村道的补偿政策是每修建一平方米,上级部门会补偿20元。
大兆街办副主任左斌昌昨日下午表示,他也接到了酒铺村干部发来的情况反馈,雨停后,街道办会立即组织人员,想办法将这段路处理一下,“目前路面上全都是泥也不好修,但不管怎样,对酒铺村这条路,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去处置。”(记者景冀)
编辑:
上一篇:雨下了12天不实施人工消雨 一是云太厚二是前期太旱 下一篇: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和平艺术展在西安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