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度过双十一?临近双十一,根据往年监测投诉数据和案例,以及网购达人的经验分享,国内知名网购维权专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助理分析师姚建芳帮助华商记者独家提供了“双11”网购十大攻略。
攻略一:提前列好购物清单
由于网上促销商品繁多,各种价格优惠让人眼花缭乱,一不小心就买了很多非必要品。因此,建议广大网购用户,提前看看自己的衣柜、储物柜,列好购物清单,反复斟酌,删掉一些不必要的商品,理性消费。
攻略二:选择正规商家
网络促销,鱼龙混杂,选择正规靠谱的卖家是享受实惠的根源。因此,网络购物一看平台,即选择大型正规的购物平台;二看信誉,选择信誉佳的卖家;三看评价,下单前多看其它买家的评价。
攻略三:预售商品想清楚再付定金
“预售”是“双11”卖家为了提前锁定消费者的重要促销手段,然而很多预售商品支付的定金都不能退还。因此,消费者支付定金前最好仔细斟酌,是否真正需要购买,并提前记住已经支付定金的商品,以防错过当天的购买,导致支付定金的损失。
攻略四:注意7天无理由退货的时效和条件
“双11”下单,很多商品或不能像平常购物一样享受“7天无理由退货”。因此,消费者下单前需仔细查看商品介绍页面,查找是否有“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等字样,或者提前咨询客服,以防出现不必要的购物纠纷。
攻略五:生鲜、食品、急用物品最好不要买
“双11”购物高峰期同时也是快递高峰期,快递延误或时有发生。因此,一些生鲜类或者保质期比较短的食品和一些急用物品最好不要凑热闹购买,以防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或耽误使用。
攻略六:注意支付方式,通过第三方支付更安全
尽量选择有一定规模并且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网站商铺,使用具有安全功能的浏览器,不要随意点击或下载卖家通过QQ、阿里旺旺等即时聊天工具发来的链接或软件。
攻略七:收货时务必“先验货再签字”
“双11”快递高峰期,快递员配送快递时或会催促签收,导致有些商品出现破损等问题时维权难。因此,收到快递时,最好当着快递员面先验货再签字,以防物品破损或少件后“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攻略八:保留购物凭证,以备有效维权
网购下单最好保留下单截图、与卖家聊天记录等相关截图,并且保留相关支付信息,订单确认信息,以防出现购物纠纷时有效维权。交易证据包括交易商品编号、商品图片和介绍、交易时间以及与卖家的聊天记录等,消费者可通过电子截图、电子摄录、纸质打印等方式留存,并向商家索要发票。
攻略九:出现购物纠纷,及时维权
网购有风险,如遇物流发货、售后服务、退换货、退款等问题,可通过各地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及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攻略十:理性消费,谨慎下单
遇到各类名目繁多的节日促销期间,更应理性消费,节日促销泛滥,商家绞尽脑汁,很多时候都只是个“噱头”,不能排除商家用一些旧款、存货来倾销尾货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消费者自己去辨别,不要盲目消费,除非价格非常诱人且自身确实需要,否则切莫轻易下手。
“双11”历经六年,早已成为网购用户的狂欢盛宴,然而每年的“双11”,虚标原价、货不对板、货到迟缓、售后服务不佳,甚至是钓鱼网站欺诈困扰着广大网购用户。
陷阱一:价格藏水分,先提价后打折
每年的“双11”价格水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先涨价后降价”似乎已经成了商家的惯用伎俩。商家为了应对营销成本的高涨,保证打折之后也能大赚一笔,先提价后打折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助理分析师姚建芳,提醒消费者请谨记:所谓的“低折扣”促销未必真正便宜,你以为你赚了,其实卖家才是赢家。
陷阱二:假货水货陈货,鱼目混珠
“双11”似乎已经成为商家清理库存的最佳良机,很多商品看似低价,实则存在猫腻,商家以次充好,尤其是一些数码产品、日用品、鞋服、箱包等产品。低价商品中,不乏假货、水货。 姚建芳提醒消费者请谨记:在下单前一定要仔细查看商品的相关介绍,包括产品的生产地、三包证书、品牌标识等相关信息。
陷阱三:商品“超卖”,特价“缺货”
低价已经成为“双11”吸引消费者的杀手锏,而有些打着“特价”旗号的商品更是大家抢购的热点,成为商家吸引客流,带动店铺内其它商品销量的促销手段。消费者往往为了包邮,购买一些店铺内的其它商品凑单包邮,而这些“特价”商品往往最后都不能到达消费者手里,商家以“缺货”、“备货不足”等理由不发货,把消费者打发了。 姚建芳提醒消费者请谨记:不要为了所谓的“凑单”购买一些不必要商品,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此外,下单时最好保留相关购物凭证,一旦出现被侵权现象,及时举报维权。
陷阱四:订单“失效退款”,虚假客服来电套取信息
“双11 ”网购高峰期,诈骗分子也爱凑热闹,往往在获得了消费者的购买信息后,电话购买者,自称网店客服以购买的商品因系统故障没有支付成功为由,通过发送链接等形式套取购买者的银行卡等账户信息。 姚建芳提醒消费者请谨记:网购中不要亲信所谓的“卡单”、”订单失效”等理由的退款,更不要点击不明链接,轻易透入自己的账户等隐私信息。
陷阱五:二维码诈骗,骗你没商量
刷“二维码”已经成为潮流,网购中二维码盛行,有些打着“低价”、“优惠”等旗号的“钓鱼”网站链接,通过互联网、短信、聊天工具、社交媒体等渠道被传播,一旦输入个人信息,就会被不法分子窃取银行卡等个人信息。 姚建芳提醒消费者请谨记:网购尽量选择信誉佳的卖家处购买,并通过正规的第三方支付渠道进行支付,最好不要通过刷“二维码”支付,以防不法分子盗取个人账户等信息。
陷阱六:品牌商品,专柜验货不靠谱
今年的“双11”国际化是趋势,很多网络专柜代购店是消费者购物的热门选择。与此同时,消费者在线下商场看好商品货号后,以更加低廉的价格在网络代购店下单,而那些打着“正品保证”、“支持专柜验货”旗号的卖家正是假货、高仿货的来源。 姚建芳提醒消费者请谨记:多数在网上购买的商品,专柜并没有“验货”的义务,也并未与任何网店达成验货协议,因此“支持专柜验货”的承诺不可信。
华商记者 李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