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要求师生同场考试,教师:这是侮辱。1月29日,江苏邳州运河中学组织40岁以下的高三年级教师和学生们同场考试,很多教师觉得别扭,有人觉得这是一种侮辱,还有人交了白卷以示抗议。校方回应只是业务练兵,旨在提高教学质量。(2月6日《现代快报》)
其实,师生同场考试的做法在全国其他一些地方的学校均曾出现过。只不过,江苏这所学校的教师对此反应比较激烈,据说有人交了白卷,一名年轻教师更是当场甩笔走人。而学校更是不甘示弱、针锋相对,不仅加强了随后的监考,还一度将一位交白卷的教师停课。
如此火药味十足的“对峙”,无疑引发了舆论的极大兴趣,媒体报道后,网络上也出现了不少争议,有网站还专门为此发起了调查投票活动。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包括该网站都将目光聚焦在两点:学校该不该让老师与学生同场考试?老师该不该交白卷抗议与学生同场考试?显然,这未免过于就事论事、流于表面。我们更应关注和思考的是:教育领域为何会出现这么多引发争议的所谓“新举措”?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窃以为,归根结底,“师生同场考试”还是应试教育下的蛋。学校负责人表示“这只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的一次业务练兵,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练什么兵?提高什么教学质量?一位高级教师说得很实在:“可以帮助教师体验考试氛围,更科学地进行答题。同时,也能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其最终极的目标,无非是为学生考试服务,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高的分数。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尚未有更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可以替代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象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学校重视考试并不为错,可因此不惜“对教师下手”乃至于闹出了“新闻事件”,就未免有点过了。如果应试教育不再“一统天下”,为考试“不择手段”的现象就会少很多。当然,这不光需要涉事学校进行反思,也需要整个社会教育理念的转变。逐步摒弃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才能为科学施教创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
稿源:荆楚网
编辑:雷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