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教树答:没有!我觉得一路走来,没走弯路,虽然时间比其他人长了一些,但都沿着我所期望的方向前进。
记者的话:确实,认识罗教树这10年,他一直在进步,从模子工到一个小包工头,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慢但是很踏实。
问:这十年家乡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罗教树答:水泥路通到了村子里,公路通到家门口,从县城到老家只要一个多小时。十年前我都不好意思带你们去老家,从新化县城去我老家要花四五个小时。
因为新农村建设,他的老家成了景点,我妹夫就在紫鹊界梯田(是个4A级旅游景区)开农家乐,去年一年赚了10多万元,妹夫让我赶紧把房子装修起来,他那里住不下的客人接到我这儿住。
问:未来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罗教树想了想说:没什么愿望,只要儿子不读书了,我就没有那么大压力了,儿子媳妇是他自己的事。最大愿望是不用到外面来打工了,自己家里赚点钱过日子就好。
记者的话:2006年1月16日稿件的大标题就是《湖南民工罗教树最大的愿望: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候鸟们张开翅膀飞出老家,但他们最终目的还是想在故乡更好生活。
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
十年跟踪记录当代农民工的生活、打工经历,可以认知当代中国以及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和社会问题的所在。
虽然十年罗教树的收入从1万多增加到了10万,但他付出了千百倍的努力、艰辛和痛苦。和妻子情感的隔阂、家庭生活的隔膜、留守儿童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这足以说明属于农民工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比如子女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等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他们将收入的大部分支付了教育、医疗。
十年账本可以看出罗教树一家的教育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医疗支出始终是这个家庭很大的开支。如果他们能够像城市人一样享受医疗保障等待遇,那他可以有更多的收入来改善生活。城市里总有人说农民工脏、素质差,其实不是的,是他们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
从这份最朴素的乡村年度档案能看出,社会继续推进市场经济的改革,同时要思考如何让农民工的生活改善、收入提升,对所有国民提供平等的公共产品,让他们的权利得到保障,实现公平政治。
编辑:白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