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全球的石油天然气及相关行业公司,去年裁员已经超过了7万余人。
尽管“两桶油”拥有超过250万的工作人员,但是央企的身份则让他们难以通过裁员来减轻营收压力。“央企身上有很重的社会责任,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很难单纯地从市场化的角度来要求他们的行为。所以他们只能从管理等其他方面来压缩成本,却很难裁员。”李莉认为。
数据显示,今年中石油、中石化在上游的投资将大幅缩减,预计缩减投资额在2000亿元左右。中海油集团下属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2015年计划资本支出约为700亿~800亿元,较2014年预计实现的资本支出降低26%~35%,为近三年来最低。
在韩晓平看来,未来央企进行裁员,或许将成为进一步改革的目标。“我们的石油企业,人员规模还是偏多。这里面有历史遗留问题,但是人员臃肿也是下一步的油企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韩晓平分析道。
(实习生张力群对本文亦有贡献)
《《《
延伸阅读
我国油价完全市场化还需时间
◎每经记者 师烨东 发自北京
2008年,原油价格150美元/桶时,我国油价为6元/升,时至今日,国际油价已经降至不足50美元/桶,尽管国内油价仍为6元/升,但背后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年来,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越来越与市场接轨。当前我国1美元/升的油价,在国际上处于中游水平。专家认为,出于环保、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目前我国油价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
那么,国内的成品油是如何定价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资料了解到,1998年以前,我国的石油价格实行过计划制、双轨制等定价原则,主要由政府统一制定和管理。1998年6月开始,国家对成品油价格实行市场化改革,建立与新加坡国际市场油价联动的价格机制,同时政府指导定价,由国家计委制定并公布零售中准价。
2001年,我国将原来与新加坡一地接轨改为与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同时价格浮动幅度扩大到8%。
从2002年开始,国际原油价格步入明显上行轨道,国内炼油成本不断攀升,为减轻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国家加大了成品油价格实施调控。
2003~2008年,国内成品油价格没有按照机制随国际油价相应调整,造成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价格严重脱轨,与国内原油价格倒挂,致使国内炼油企业严重亏损。
2009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这便是当前油价定价机制的前身。该办法规定,当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现货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均价涨幅或跌幅超过4%时,就可以考虑对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进行调整。
2013年后,国家再次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推出新机制以推进定价更贴近市场,将成品油计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将计价办法由原来的22个工作日原油移动加权均价,改为10个工作日的平均价格。
中宇资讯分析师高承莎认为,当前定价机制成品油调价节奏的加快,有效地遏制了市场上投机套利操作行为,使市场参与者更趋理性地应对价格波动,并使成品油行情波动更贴近市场基本面变化上。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每个国家的环保诉求、经济压力都不相同,因此当前我国的油价区间,很难用是否合理来评定。
在安迅思能源研究总监李莉看来,尽管目前的油价定价机制在与国际市场接轨,但是完全市场化还需要较多时间。“市场化的价格是需要众多的参与者来进行交易而推动形成。目前国内油气产业链条的参与者并不多,因此只能通过与国际油价挂钩来实现与市场的接轨。”(记者 师烨东、原金)
编辑:王垚
相关热词搜索:中石化自称冤大头
上一篇:央视节目尺度大引热议 网友:为收视率不要节操了 下一篇:张翰娜扎恋情疑公开 张翰微博发出“全家腿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