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省科协举办的“高端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作了《中国的海洋文化与海洋科技》讲座。据他透露,虽然南极磷虾有自溶特点,但随着捕捞技术进步,南极磷虾未来有望登上普通市民餐桌。
对于很多人来说,南极一直是个神秘的地方,到处都是企鹅、海豹和鲸鱼,以及大量的南极磷虾。
据悉,南极磷虾肉中含蛋白质17.56%,且含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尤其是赖胺酸的含量更为丰富。麦康森透露,全世界磷虾有85种,生活在南极海域的磷虾有七八种,它们只生活在南纬50°以南的环南极海域。南极磷虾长相和普通虾子没什么区别,但它们会发光,几乎全身透明,个头一般是5—6厘米。这种虾的产量非常巨大,每年可达7—10亿吨,可捕量达1亿吨。但是,因为南极磷虾体内含有一种自溶酶,每当船只靠近时,它就会自动融化。有的国家采取泵吸的方式捕捞,从海水中过滤出南极磷虾后,立刻在船上加工成虾干、虾油,然后卖到市场。因为捕捞技术不过关,每年全球的实际捕捞量只有50万吨左右。
3年前,我国开始捕捞南极磷虾,每年能捕到1万多吨,随着捕捞和加工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南极磷虾的捕捞量有望大大增加。国内已有多家企业邀请了专家、学者共同攻克磷虾加工技术难题,预计两年内能够出成果。届时将有包括食品、保健品、医药品等在内的南极磷虾系列产品问世。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南极磷虾将上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