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华商重磅 > 华商关注 > 正文

失意的黄冈中学 失衡的城乡教育

华商关注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马想斌 2015-04-07 08:32:02
[摘要]只是,失意的黄冈,让人们看到应试教育坍塌的必然,可最终是否就意味着素质教育成功的来临?

  很难有一所高中,能够像湖北黄冈中学那样声名远播,又腹诽缠身。

  应试教育、题海战术……这所学校曾经是中国式教育的集大成者。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在“素质教育”成为共识的今天,昔日的辉煌在一点点远去。媒体报道,近14年来,湖北省128个高考第一名中,黄冈只占了1个。

  失色的“教育神话”

  尽管如今的黄冈中学,仍是当地最好的学校,升学率并不低,但无法与其昔日辉煌同日而语之后,人们很情愿地将失意的黄冈,上升到应试教育的失败,借此得出黄冈中学衰落的必然。这是一个无法辩驳的趋势,也是黄冈中学成名那刻便注定的结局。只是,失意的黄冈,让人们看到应试教育坍塌的必然,可最终是否就意味着素质教育成功的来临?

  告别昔日辉煌的黄冈中学,在人们平视的目光里,曾经那段“教育神话”技术含量并不算高,甚至跟重大的教育改革创新毫不沾边。根据此前媒体的分析,黄冈中学所创造一系列教育神话的“法宝”,不过是奥赛、高考和教辅。在这些法宝基础上,黄冈中学采取了“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帮”的教育理念,在极大的压力面前唯分数论英雄。

  于是,在特定的高考时代背景下,黄冈中学以其难以言述的压力,转换为成功的光环。只是,人们发现曾经为了表面分数的公平,社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牺牲了一代人的自由与个性。为了高 考尽可能得到高分,学生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花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学科。

  对整个社会来说,最终的结果便是黄冈中学崇拜过后,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学校成了造就失败者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导致内心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人们发现,黄冈中学所创造的神话,不过是应试教育极致化的产物,对真正的教育并无独特的贡献。其成功的背后,不过一段特殊的历史迹遇,按照今天的眼光,黄冈中学很多地方与当前的教育政策以及理念并不相符,也与普遍的教育规律相违背。

  没落的黄冈中学?

  实际上不只是黄冈中学。那段失色的教育神话背后,总有着另一个中国社会,在许多偏远贫困的地区,对教育的极度重视总衬托着经济的极度落后。在这些地方,唯分数论的高考,成为孩子们改变命运为数不多的方式,他们牺牲了青春,付出了血汗,甚至损害了身体,只为出人头地,走向更好的地方。

  但如今,社会的发展让应试教育没落成了一种必然,他们与黄冈中学那些“牛校”,一同走进了素质教育的时代,但等待他们的会是成功吗?

  对素质教育的推崇,便是对应试教育的鞭笞。社会人才的培养发展思路发生了改变,随之曾经被推上神坛的黄冈中学,成了批判应试教育的典范。2010年,北京大学启动了自主招生计划,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湖北入围的39所高中里,没有黄冈中学的名字。坊间传言,这是上面对“应试教育”的一次“最典型否定”。

  换言之,当素质教育成了中国教育新的发力方向与评价标准时,曾经辉煌一时的黄冈中学,走向“没落”成了必然。但是,黄冈中学真的“没落”了吗?

  至少从高考状元的数量对比来看,于湖北黄冈的这所中学本身来说它的确没落了。但究其曾经成功的模式来说,位于欠发达地区的那所“黄冈中学”,不过是被一批发达地区的超级中学所取代了。过去人们所推崇的黄冈中学模式,不过就是将最好的生源配上最好的师资,其中,又将所谓更好的生源单独编班,使他们可以有更充足的把握成为高考中的佼佼者,俗称“掐尖”。如今的现实,不过是好的生源和师资集中到了省会城市,发达大城市的少数超级中学里。

  而这些超级中学,会采取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学生的视野也因此更为开阔。但终究,高考依然是他们的目标,进入重点大学学生的数量依然是考察学校极为重要的标准。而并非素质教育所给出的个体人格化培养方式。

  失衡的“素质教育”

  与之带来的,是一个比往昔更为割裂的现实。

  因为经济财力等各方面的缘故,农村学生占60%的黄冈中学,以及更多的黄冈式中学,越来越难与大城市的超级中学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学校不可能给每一名学生配上一部电脑,也没有财力聘请外教教授英语,学生更没有充足的资金出国增长眼界。但在高考的试题里,素质教育的理念被添加了不少,不少先进的概念、新颖的题目,基础性的内容越来越少,选拔式的创新越来越多,但这些,显然并不是当前中国所有考生群体都能应对的,至少那些偏远农村的孩子无法与大城市的孩子相比。

  耐人寻味的是,这样的裂痕已经在整个中国蔓延。每年高考结束,总有相关的数据来对比那些如北大清华这般名校之中农村城市的生源比例,对比的结论是寒门子弟越来越难以进入名校。这也意味着,曾经黄冈中学模式为农村偏远地区的孩子,所铺就的一条美好生活之路,逐渐被堵上了。加上非名校的就业率越来越难看,收费却不菲,让不少农村孩子没毕业就扛起行囊去大城市打工了。

  这是黄冈中学没落之后,中国教育所不得不面临的最大现实。教育原本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但教育资源的失衡,让人们所期待的,回归平淡的黄冈教育成为真正教育的希望落空。于是,感叹黄冈中学没落的情绪当中,更带着几分神伤。

  改革应该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教育资源的均衡应该为失意的黄冈中学,谋求一个回归平淡的价值。至少,日前这种封堵寒门子弟进入名校的教育模式,并不是人们所期待的教育公平。中国高考的优胜者,应该是农村与城市平分秋色。那时,黄冈中学的没落,便会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那时,中国基础教育亦会迎来一个新的辉煌。


编辑:王秋阳

相关热词搜索:黄冈 城乡 中学

上一篇:重庆医改的最大教训是“调价并非万能”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