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孩子”情有可原但不可同室操戈
长江商报消息 争到高铁就夺得发展先机,高铁成现代城市“标配”,专家建议——
曾几何时,高铁的诞生挤掉了不少传统廉价的“绿皮车”,极大增加了个人的出行成本,其高昂的建设成本也给设站点的中小城市增加了财政负担,一度有不少城市高呼自己“被高铁”。
近年来,这一局面已得到逆转,城市之间“争高铁”已成“共识”。
高铁一通,给沿线城市带来的是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及相应的资金流,巨大收益有目共睹,对城市的意义也不言而喻。
高铁令城市“重生”
“争高铁”近年来已不算新鲜事。比如,郑万铁路过境河南,引起了邓州和新野两个相邻的县(市)的竞争,被当地官员称为“像是在抢孩子”。
“这是一件好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现代城市是经济系统中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枢纽,高铁(客运专线)至少可以带来丰富的人流、信息流,还有一定资金流的资源,对城市的发展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这一点从荆州这几年的发展就可以看得出来。”彭智敏说,理论上说,最高营运速率达到不小于每小时200公里就可以被称为是高速铁路,这些年汉宜铁路的通车,给荆州城市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城市建设可以不背包袱,有重来的机会。”彭智敏说,过去国内绝大部分城市的城市建设,由于标准落后或者没有标准,形成了一些“脏乱差”、配套不齐、功能不全、交通拥堵等问题,而高铁站的建设,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绝佳契机。
彭智敏进一步解释,围绕高铁车站,建设一个新区,这是在所有设有高铁站点的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比如宜昌东站,带动了整个伍家岗区的发展,令宜昌市中心区域向东扩展十余公里。此外,在高铁所在的新区建设完成后,可以承担老旧城区的城市功能,吸引人口转移,增加城市的经济体量,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旧城区改造的交通、居住、教育等方面的需求的压力,也可以令旧城改造变得更为从容。
“因铁路而兴城,也不是高铁才有的特质。”彭智敏介绍说,早在普通铁路建设时期,河南郑州、湖南株洲等一些城市,也都是因为其铁路枢纽的位置才奠定了城市发展基础,才会在一些中小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大城。
争到高铁就夺得发展先机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正式开通的第一条高铁是2008年8月1日开通运营的京津城际铁路。截至去年,全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6万公里,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50%,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
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高铁发展的速度令世界震惊。同时,高铁经济带给我们的巨大收益有目共睹。
“如今,要提升一个城市的品位、经济、辐射力和吸引力,都离不开高铁。”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几年前他去长三角一带出差,不理解为什么同一个城市,有了普通铁路、城际铁路,还要再修一个高铁。“现在回头看看他们的经济发达程度和速度,看来高铁的力量确实不一般。”
叶青说,高铁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也非常大。高铁的建设推动了沿线经济发展,促进了旅游业,还刺激了地方投资建设。同时,高铁能让城市与城市之间实现同城化。
编辑:杜明楠
相关热词搜索:1983年 盐卡 铁道部发展计划司 楚国都城 运行压力 距离 标配 城市圈 两会 绿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