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湖北两地级市争高铁落户 民间组织万人签名

国内 长江商报 作者:周舜尧 李璟 2015-04-20 05:32:09
[摘要]一辆高铁开进荆州火车站。长江商报消息 2012年,汉宜铁路通车,这条设计时速200公里的铁路,结束了江汉平原腹地百年不通国家铁路的历史。

  “过去真的很难想象武汉到广州只要四五个小时,这是当年从韶关到广州需要的时间。所以有了高铁,就像把武汉搬到了韶关。”叶青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以前自己从武汉去恩施,开车最快都要6个小时。如今坐高铁,只用4个多小时,路上还可以休息和写材料。城市之间“距离”越来越近了,对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城市之间的交流,都有直接的好处。

  高铁的出现,同样带来了“一小时城市圈”的说法,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来临。高铁缩短了时间,拉近了距离,让现代城市的概念扩充为“城市圈”,平衡了交通圈、经济圈,可以极大地提高区域经济发展。

  叶青说,过去评价一个城市,要想吸引招商投资,人家会先问问有没有通讯设施,有没有高速公路,有没有机场。但是现在,似乎有高铁才是一个现代城市的“标配”。“交通更方便了,这也是国家经济提升的一个标志。”

  老百姓出行选择多了,需要时间短了,舒适度提高了;城市间联系紧了,增加了交流,拉动了经济,推动了就业。如今大家都不惜代价去建高铁,去争、去抢,都是因为知道了高铁的好,尝到了甜头。谁能争到高铁,谁就夺得先机,就意味着有更多发展的机会。

  高铁线路需顾全大局

  “荆州、荆门本是一家。”对于民间开展的各类“保路运动”,彭智敏认为,表达心愿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争取也行,但千万不能太过激进,因为铁路建设最终还是要通过有关部门实施可行性研究、科学论证等程序后,综合考虑建设技术条件、成本等多方面因素才会确定。

  “在荆州;在荆门;在荆州和荆门中间,远离双方的市区。”抛开铁路建设的技术需要,这是彭智敏认为可能会出现的三种结果。在上述三种结果中,他更倾向于高铁站点设置落地于某一地的近郊,而不是“争来争去之后,在各方妥协下设在中间”。

  “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彭智敏说,如果民间争论持续发酵,最终上升到官方在政策层面角力,只会推迟铁路的建设,而造成“双输”的结果。因为一旦落在一个居中但人口较少的农村,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也会极大地延后效益回收的时间。

  他建议,无论高铁站点最终落户于荆州还是荆门,可以以配套建设两地之间的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的方式,连接两荆城区与高铁站,以实施人流、信息流的共享。

  “既要造新线路,也应该对现有的路线进行改造。”他认为,无论沪蓉第二高铁最终落户哪里,湖北省都要尽快对现有的长荆、汉丹线进行升级改造,提高铁路等级,扩大运能,加快这一区域人流、物流运转的效率。

  “这与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的目标一样。”他建议由省级部门出台制订计划,通过建设城际铁路、改造既有线路等方式,促进达成实现最高营运速率在200公里/小时以上的高速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目标。

  对于荆州、荆门高铁争夺战,叶青表示非常能理解。但他认为,国家选择高铁路线,必然要考虑万全,最终无论花落谁家,都要顾全大局。

  叶青说,湖北九省通衢,位于国家中部,是多条主要铁路的必经之路。我国规划建设的高铁网骨架被归纳为“四纵四横”。截至目前, “四纵”干线基本成型,但是长江经济带要发展,现在在湖北境内非常需要一条横向的铁路。

  “上海到成都,动车需15小时,普通车将近40小时,如果有条件,一般人宁可选择飞机。”叶青说,沪汉蓉高铁通车后,长江经济带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快速通道,这条高铁的意义和作用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对于高铁的渴望,荆州荆门两座兄弟城市暗中较劲情有可原,但不可同室操戈。

编辑:杜明楠

相关热词搜索:1983年 盐卡 铁道部发展计划司 楚国都城 运行压力 距离 标配 城市圈 两会 绿皮车

上一篇:父亲要给他“断奶” 24岁小伙3次离家出走抗议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