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企业】 实施中
今年淘汰300家 不带污染外迁
●重点任务:调整退出1200家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污染企业。
●时间表:2013年,调整退出200家污染企业,关闭全市渣土烧结砖生产线。2014年,累计调整退出500家污染企业。2015年,累计调整退出800家污染企业,关闭全市页岩砖生产线。2016年,累计调整退出1200家污染企业。
●进展:2013年,北京调整退出了288家高污染企业。今年将继续控制全市炼油规模,压缩水泥产能,淘汰退出铸造、建材、化工、家具制造等行业300家污染企业。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近日表示,原定于今年年底前实现调整退出300家污染企业的目标,将提前在10月底前实现,所有北京市调整退出的污染企业,绝不能带着污染迁到外地。
【区域联控】 实施中
区域空气质量 编制达标规划
●重点任务:强化空气重污染应急管理。
●时间表:自2014年起,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协调支持下,会同周边省区市建立空气重污染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工作。
●进展:为应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市环保局今年3月份增设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今年年初,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提出探索建立区域重污染应急联动机制。上个月协作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下一步将搭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建立区域信息共享平台,此外还将编制区域空气质量达标规划。
大气治理应京津冀“共治”
治理措施分轻重缓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也有一个过程,有些措施属于规划层面,有些是措施层面,措施层面如低端服务业的迁出等,这些比较容易实施。到2017年北京的空气质量会有一个小的改善,但老百姓的感受不会非常明显,因为空气污染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这个问题也是长期过程,针对北京的复合型污染,参考国外的治理经验,北京要大的改观估计还需要15到20年,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初期改善目标。
目前北京治理空气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是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将来不管是规划还是制定政策等,应该在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通盘考虑,这样才能让措施更长效,避免出现反弹。——环保部城市环境管理专家组成员彭应登
编辑:实习生-贾艳菲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交通拥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