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
“空气质量改善积小善成大善”
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称,短期来看,措施实施对空气质量改善作用不好评估
新京报:通过梳理发现,五年计划超八成措施已实施,这对北京空气质量改善有多大作用?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这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的减排效果跟空气质量的改善有一个对应关系,长期的对应可能合理一些,即措施实施五年后,用五年后的空气质量跟目前的空气质量进行对比。短期对应的话,措施开展的数量和程度都不是特别大,而且短期内有其他因素影响,所以目前开展的措施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有多大,还不好评估。通过监测,北京今年的空气质量有一些改善,但是气象波动很大,具体数据需要等待年底来评判。
新京报:什么时候民众才能更直观感受到空气质量的改善?
于建华:五年计划提出2017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而每年年初会制定一个年度目标,即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5%。大的目标是一步一步实现的,积小善成大善。
新京报:目前还有约1成的措施未开展或者未出台方案,难点在哪里?
于建华:五年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围绕新形势不断完善和调整。比如高污染产业退出方面,如果按照北京此前提出的目标其实措施可以比较快出台。但是目前的新形势是,京津冀需要在区域上进行产业调整和结构优化,所以需要结合当前新形势做出一些调整。这个过程中不是政府部门不作为也并不是说有多么难。
【拥堵费】 研究中
拥堵费正研究 最快明年实施
●重点任务:研究制定提高用车成本、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的公共政策。市交通委、市环保局牵头规划低排放区,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
●时间表:2013-2014年,深入研究适合北京市特点的政策方案以及技术保障手段,充分论证必要性和预期成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形成完善的方案。最快2015年择机实施。
●进展:今年4月,市环保局局长陈添、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先后表示,拥堵费政策出台尚无时间表,还在研究中。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不少专家推崇“低排放区范围大、收费范围小”的伦敦模式,也有专家提出学习“低排放区与拥堵费区重合”的米兰模式。北京将结合实际充分论证,但不论是用电子牌照收费还是用ETC的门架方式收费,都将实现“实时收费”。
编辑:实习生-贾艳菲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交通拥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