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了激发被打男童反抗意识
这一则名为“台州惊现一起虐童事件”的视频在网友间广泛转发,引起了轩然大波。对此,台州市黄岩区委宣传部、妇联、公安等部门也高度重视,并且迅速介入。
25日,记者从台州市黄岩区官方了解到了这起事件的情况。据介绍,视频中被打男孩名叫毛毛,系黄岩区茅畲人郑某与王某(两人已离异)的孩子,毛毛跟随父亲郑某在江苏南通生活(视频拍摄地)。
4月22日中午,郑某与众友在家中聚餐,当时毛毛与洋洋(视频中另一男孩,系郑某朋友的小孩)在室外一起追逐玩耍。回屋后,两个孩子争夺一张椅子,毛毛抢到后先坐下,洋洋想抢回凳子于是就打毛毛,可是毛毛并不反抗。众人为了激起毛毛的反抗意识,怂恿洋洋打毛毛。
其中孙某(视频中递水者)要求洋洋母亲用他的手机拍下视频。当时孙某想将视频发给现场朋友,因操作不当发到了朋友圈。事发后,所有在场人员表示非常后悔,相关当事人均在微信朋友圈致歉。“我们都是年轻的父母,都不懂事,事后我们都很后悔。”对于这件事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当事人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
怂恿孩子以暴力解决问题,实在太荒唐
台州虐童事件视频被传上网后,引起了广泛关注,网友纷纷谴责:“两个小孩就那样被拿来取乐,可怜的孩子,无知的父母!”大部分网友认为,男童父母以这样的方式怂恿孩子以暴力解决问题,以及用暴力激发孩子反抗能力的做法实在太荒唐。
网友@我在市区天气晴 表示:“孩子打闹很正常,但是家长没有以正确的方式处理小朋友之间的打闹,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网友@玉札 说:“身边不少父母教孩子打人或者遇到事情用打人解决。相对的,我从来没看见过他们教育孩子用其他的方式解决——不管是与人沟通、协商、分享,或者是向老师家长询问。难道以后孩子步入社会,遇到事情也是用暴力解决么?”
律师表示,因为孩子未被打伤,未造成严重后果,所以不构成法律责任。但是,家长的这种行为十分不当。
“我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在游乐场的时候,他竟然动手打别的孩子。但是在家里他还是挺乖的。难道是我们做父母的失职?”在成长过程中,部分孩子喜欢用身体行为来发泄心中的愤怒,具有明显的暴力倾向。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1. 教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情感。孩子不会进行自我心理解读,内心有一股强烈的感觉,但是他们意识不到这是某种情感。当家长帮助年幼的孩子对不同情感标注定义时,比如“你很生气”或者“你很伤心”,那就做到了让孩子确定自己的感觉,并开始了解自己的心路历程。
2. 帮助孩子将情绪和特定状况相关联。谈论情感反应的原因可以进一步帮助孩子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譬如,“那个男孩不让你荡秋千,你生气了。“类似的情形再度发生时,你的孩子将学会自行完成情绪关联,并做出更为积极的反应。
3. 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情感。看到孩子想要发火,家长可以对他说:“(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吧。”这是幼儿园老师帮助小朋友获得情绪发展最常用的一句话。
4. 教孩子一个特定的词或句子。仅仅告诉孩子使用语言是不够的,他们还是会无所适从。但是如果把一些特定的积极的词或句子教给他们,那家长就做到了授之以渔。譬如,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生气了。当家长有这样的感觉时,可以说‘我生气了’。”
5. 限制攻击性行为。孩子将据此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如果家长知道孩子扔玩具的原因,可以告诉他:“妈妈(爸爸)不让你再吃饼干你很生气,所以你乱丢玩具。但是生气时,乱扔东西是不对的。你应该说出来,比如‘我生气了’,妈妈(爸爸)会帮助你的。”
6. 要有耐心。要让孩子停下来是件困难的事。对幼儿而言,动武的冲动比理解父母的限制要来得迅猛得多。即便是成人,即便明知最好的办法是说出感受,不少人还是会摔门而出。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才会慢慢懂得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语言。
编辑:唐桂涛
相关热词搜索:台州惊现虐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