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以来,省考古研究院、省文化遗产研究院20多名专家到宜君县,对战国(魏)长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及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做专题调研。
在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先期基础工作考古勘探已全面展开,负责制订保护展示规划方案的省遗产研究院也进入现场同步开展工作。项目实施完成,将把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打造成为中国早期长城考古研究的高地、保护和展示的典范及长城探秘旅游的胜地。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位于宜君县北部彭镇偏桥210国道沿线的沿子午岭山系向南延伸的山梁之上,形成一条纵贯南北的天然原始屏障。经过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现存长城遗址总长9594.5米,其中残存2993.5米,消失5901米,呈东北—西南走向,夯土筑成,东北接黄陵县魏长城,西南不与其它长城相接。遗址由6段城墙遗址、9处烽火台遗址、1处城址组成。由北向南分别座落于彭镇许家塬、武家塬、南庄、王沟湾、陈家洼、偏桥、湫沟、焦淆、二十里铺9个行政村。遗址呈东北西南走向,单体烽火台遗址呈东北至西南方向,底边长东北至西南方向为8—12米,西北至东南方向长5—8米,立体方形,高约5—8米,占地均为50多平方米。9处烽火台之间距离均由长城城墙连接,整个城墙与烽火台由10厘米厚夯土层堆砌而成。
华商记者 赵雄韬
编辑:华商报供稿
上一篇:女司机撞上电动后跳河 尸体浐河中被发现 下一篇:西安气温飙升 路人遮阳“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