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民间天气预报被禁 网友:封杀了一个搭讪开场白

社会新闻 胶东在线 2015-04-29 14:40:16
[摘要]5月1日起将要实施的《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规定,除气象台外,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气象预报,非法发布气象预报可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

  吐槽

  封杀了一个

  搭讪的开场白

  不少人喜欢在微博、微信上晒图聊天气,看到这一规定,大家纷纷开始“吐槽”。“以后要是在朋友圈喊:起风啦,下雨收衣服啦!就得罚5万?”有网友不解地问。同样,有网友表示,“以后都不敢聊天了,随口说句‘今天天气不错啊’,被人录下来一举报可就是5万啊。”

  “封杀了一个跟陌生人聊天的开场白。”有网友遗憾地说。“晚上要下雨,这算预测么?”有网友疑问,办法其实没有说清楚哪些算是非法发布气象信息。

  不少网友看到规定就想到了“雨神”萧敬腾。“@萧敬腾注意行程保密。以后,你再提前泄露行程,有可能导致自己或他人最高人民币五万元的经济损失。”有网友第一时间提醒萧敬腾。

  官方播报不准确

  是否可以索赔?

  一些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喜欢每天发早安微博,几乎永恒的主题就是关于天气的,有的是转发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信息,有的则是根据天气预报改编的气象信息,读起来比较好玩、有趣。

  “没有一丝丝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30度就这样出现在上海的空气里……”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昨天下午就发了这样一条微博。不少网友见状纷纷@“上海发布”,并温馨提示,“以后发气象信息,小心罚款哟”,还有网友留言表示,“转发微博会不会被罚款?”此外,一些网友开始替气象部门“操心”,“气象局预测错了,是不是也要罚五万?!”“官方播报不准确,是否可以索赔呢?”

  专家看法

  一定程度上能遏制“气象谣言”

  “未来一个月只有一场雨,可是要下30天”、“今年将迎来史上首个最热年”、“750年一遇酸雨致癌,今天至28日别淋雨”……细心市民会发现,这些消息经常出现在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并被广泛转载和传播,但其真实性有多高呢?

  “其实,这些就属于气象谣言。”气象专家表示,有些气象爱好者,因为长期关注天气以及气候变化,可能自己会得出一定规律或者心得,可以在私下里进行交流,但是,不能作为天气预报在公共媒体上进行传播,“没有经过实践证明,就不能凭着个人的经验发布相关的天气或者气象预告。”

  这名专家表示,办法的出台,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人随意发布天气预报的现象。

  他还认为,气象院校作为科研机构,原则上也没有权利对外发布天气预报信息。“真正有权利发布天气预报的,还应该是官方的气象机构,因为气象机构发布的信息都是专家经过多重会商,有着专业的知识积累以及对当地气候经验的积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好消息

  南京气象台年内推天气APP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有的天气APP都与气象台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合作,大部分天气信息还是来自气象局的官方预报,少数信息,比如语言等,会经过APP人员的编辑。针对规定出台后的影响,省气象台相关人士表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天气预报准确性和科普性的传播,同时,之前“民间”部分天气预报APP或公众号的火爆也给官方的气象预报机构带来反思。他表示,今后,相关微博、微信等平台除了发布专业的天气预报数据以外,也会加上一些更倾向于口语化的表述,“比如风的级数会用体感以及带来的现象描述,让大家读起来更形象,更有利于判断。”

  据了解,目前,在推送天气预报信息方面,南京市气象台已经推出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电话查询、多媒体终端、社区服务站等方式,可谓是“多管齐下”。针对目前部分市民反映的天气预报内容专业术语过多、看不懂的问题,南京市气象台台长姜有山表示,接下来,他们计划在年内推出一个气象APP,“打算做得更全面、更细致一点,部分内容,比如生活气象,也会倾向于口语化,尽量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目前,这个APP已经进入前期调研阶段。

编辑:唐桂涛

相关热词搜索:民间天气预报被禁

上一篇:良心工头包场全聚德获赞 服务员感慨老板出售大方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