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空余学位3686个 西安民办学校摇号降温释放啥信号?

综合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5-08-20 07:24:04
A1 A2 A3

  “以前总觉得家门口没有好学校,上初中就要试着摇一下,碰碰运气。现在看对口的公办初中,新操场、新教室,听说老师也是从‘名校’轮岗过来的,心里踏实多了,听说学校中考成绩还不错,今年压根没给孩子报民办摇号。”家住西安高新区的刘女士道出了许多小升初家长的心声。她口中的这所“家门口”的学校,几年前还是家长眼中的“备选项”,如今却成了首选。

  2025年西安民办中小学报名数据出炉,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民办摇号的热度正在显著降温。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西安市民办中小学报名总人数比去年锐减了2478人,而计划招生数反而增加了135个。这一“减”一“增”,绝非偶然,背后是家长们投出的信任票——投向“家门口”的公办学校。

  中签率好像“坐过山车”

  家长心态“佛系”了

  2025年民办中小学摇号报名数据公布时,曾经需要“挤破头”、中签率低至20%-30%的翱翔中学、辅轮中学,今年中签率双双飙升至45%以上。更令人惊叹的是西安市80所民办小学中,高达57所未能招满,空余学位达3686个。这些数字从侧面反映了家长们对家门口公办学校教育的信心前所未有地增强了。

  从2025年民办学校摇号数据来看,铁一滨河总招生计划不变,报名人数少了,中签率从去年的24.81%攀升至33.2%;航天菁英学校报名人数下降,中签率直接从56.94%“跳涨”到75%,堪称“大放水”。民办学校“摇号池”冷热不均,清晰勾勒出家长择校心态的转变轨迹,不再盲目扎堆“名校”,评估维度趋于多元理性。

  “翱翔、辅轮往年摇中率很低,感觉就是去陪跑,碰运气。今年看到中签率45%以上了,说实话有点意外,但也没觉得非它们不可了。”孩子在碑林区上学的家长王先生坦言。“以前盯着那几个‘顶流’,现在会多看看其他学校,与其摇号碰运气,我更担心万一摇不中,再错过家门口的学校。”家长李女士说,“从我身边人的情况,我就能感觉到大家没那么上头了,更实际了。”

  公办学校实质性提升

  硬件、师资、成绩都在线

  民办学校摇号降温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办教育的实质性提升。家长们不再需要“舍近求远”,因为“近处”的风景已经足够动人。

  “硬实力”升级:新校园、新设施,学习环境焕然一新。“我们小区对口的公办小学,去年完成了整体改造,崭新的教学楼、标准化的操场、现代化的科学实验室,跟以前比真是天壤之别。”在未央区,家长李先生兴奋地分享他的观察。近年来,西安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改扩建了大批公办中小学。这些学校不仅解决了学位紧张问题,更重要的是,硬件设施水平大幅跃升,甚至超越了部分民办学校。明亮的教室、先进的设备、安全的运动场所,让家长和孩子切实感受到了“家门口”学校的进步。

  “软实力”跃升:师资流动、集团办学,享受优质资源不用走远。硬件提升是基础,师资和管理的优化才是核心吸引力。西安市大力推进的“名校+”“集团化办学”和“教师轮岗”制度,正在深刻改变公办教育的格局。家住经开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孩子的学校这几年来了不少骨干名师,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带班很有方法。孩子回来说老师讲得特别好。”这种优质师资的流动,打破了名校壁垒,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了更多普通公办学校。

  同时,通过名校托管、集团化办学,原本相对薄弱的学校被纳入优质教育品牌的管理体系,共享教研成果、课程资源和教学管理模式。不少家长感慨,家门口的学校挂了名校分校的牌子,管理团队、老师都是来自名校,这种“看得见”的提升,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信任感。

  “成绩单”亮眼:教学质量提升,升学表现赢得口碑。硬件和软件的提升,最终要反映在育人成效上。越来越多的“家门口”公办学校,正用扎实的成绩赢得家长的认可。

  从事教育工作的陈女士说,她做了详细的功课,“以前总觉得民办升学率高是优势,但现在发现,认真办学的公办学校,成绩一点也不差,而且学风更扎实。”可靠的教学质量和稳步提升的升学表现,成为打消家长顾虑、建立信任的最有力证明。

  从“择校热”到“就近优”

  教育生态趋向健康

  “民办报名人数减少、部分学校招不满,表面是数据变化,深层反映的是西安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教育领域一位专家指出,家长对家门口学校的信任度大幅提升,是公办教育持续投入、深化改革的结果。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标志着教育生态正从过去的“择校焦虑”向“就近享受优质教育”的健康方向转变。

  这是教育观念的进步。家长们开始意识到,最好的学校不一定在远方,而可能就在身边。衡量一所学校的价值,不应只看名气或升学率,更要看它是否适合孩子的个性发展,是否能营造安全、尊重、鼓励探索的成长环境,能否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和健全人格。当家长把目光从名校光环收回,聚焦于孩子本身和身边切实变好的资源时,教育的选择才真正回归理性与本真。

  记者声音

  “家门口”的信任正在悄然生长

  西安民办学校摇号热度的下降,绝非民办教育的“寒冬”,而是教育价值回归的有力信号。它的核心意义在于:家门口的好学校正在从愿景变为现实,并赢得了家长们真正的信任。

  据了解,近几年西安市组建教育集团,全市累计组建教育集团73个,覆盖学校214所,惠及学生25.8万人;通过“一长多校”“委托管理”等方式,实现名校与薄弱校、新建校的资源共享、管理共融;高新区以“名校+新校”“名校办分校”等形式,实现区域全覆盖,推动新建学校快速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多校参与、共同发展”的集团化运行模式;另外,西安市实施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用3年时间培育600所“新优质学校”。

  通过硬件改造、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提升新建校和薄弱校的教学质量;还有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通过“青蓝工程”“跟岗学习”等,促进教师轮岗流动;落实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整治“掐尖招生”乱象,保障教育公平……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师资提升,令人欣慰的育人成果以及政策的不断完善,让家长的选择更安心、更从容。而且伴随着家长教育理念的成熟,从盲目追逐外在光环,转向理性评估内在价值,从焦虑“不能输”,开始认真思考“什么最适合”。当焦虑褪去,理性回归,“家门口”的优质土壤,正让孩子们的成长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千朋茹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张佳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各地各部门认真传达学习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