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署自2014年11月对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彩票资金专项审计,截至今年初结束。主管部委、各级发行、销售机构已经收到“18省彩票资金审计”问题反馈,但审计结果何时向公众公开,目前尚无确切消息。
近年来,中国彩票销售市场极为火爆。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启动彩票事业20多年来,发行规模已累计达1.7万亿元。按规定,这样一大笔钱的35%作为公益金,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现状是这样的呢?据新华网《地方发行费10年涨7倍多,公益金一半在“睡大觉”?》的新闻稿,有大量公益资金趴在地方政府账上“睡大觉”,还有部分公益资金被用于盖大楼、买游艇、补亏空。而这个时候,国家审计署的18个特派办正在对全国的18个省开展彩票资金审计工作。审计结束已有2个多月,而审计结果迟迟不向公众公开,难免让人心生疑惑:难道问题已经严重到不能公开的地步?笔者认为,就算审计出再大、再严重的问题,也不应让公众“千呼万唤”“盼干双眼”。
彩票在我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牵涉面广、关注度高,其公信力至关重要。《彩票管理条例》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上年度彩票公益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情况,并向社会公告。”随着彩票销售的火爆,彩票造假、内外勾结、暗箱操作等事件曾有发生,公众对彩票中奖的公正性、真实性有诸多疑问,而信息的透明更加重了这一点。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对此有无涉及,是一大看点。
彩票是国家设立的公益事业,公益指向与公立特性决定了它必须严格管理、规范运作。让公众知道巨额彩票资金用到了哪里,有多少用在了社会福利事业,才能够让公众相信彩票不是赌博。如果让公众感觉,政府发行彩票就像在开一个大赌场,买彩票不是为了公益而是为了中大奖,那彩票的公益性、公信力就荡然无存了。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是空洞、概括地指出问题,还是非常详细地给出彩票公益金的用途,彩票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审计报告的另一大看点。
近年来公众对彩票的各种怀疑,说到底是对彩票发行机构管理透明度的质疑,即巨额彩票销售收入的去向问题,尤其是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因此,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公开不能一拖再拖,一直处于“难产”状态。即使不能在审计结束后马上向公众公布,即使在审计中发现了极为严重的问题,也应积极回应公众,给出公布的时间表。
编辑:唐桂涛
相关热词搜索:彩票资金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