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技术和资金是支撑科研创作的重要支撑,对于西安市场上的创客空间来说,技术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资金层面。初发的幼苗需要水土的栽培,而政府的支持则是给“这些刚刚破土发芽的“创客”幼苗最好的“肥料”和“灌溉”。
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减压阀”和“助推器”作用,为科技企业注入源头活水,而以“咖啡经济”为代表的民间资本大量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大军中,发挥了“集群效应”。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如今在西安高新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正在兴起,喝一杯咖啡,让创意与投资碰撞,这已成为不少草根创业者实现梦想的舞台。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推介的项目是《Velo智能自行车骑行方案》,我国目前有3亿自行车用户,其中400万人是常用户,我们开发的这款以骑行为主的社交软件用户只需付费50元,下载安装在手机上就能记录和拍摄沿线美丽的风景。希望我的项目能够让大家喜欢。”4月22日下午14:00,“创途在XIAN”一楼的路演大厅里,“80后海归”陈斌正向在座的十几位投资人推介自己的产品。陈斌的项目路演刚一开始,就引起了投资人的浓厚兴趣。
与此同时,“创途在XIAN”一楼DO+创业咖啡吧,DTing穿戴识别设备项目的创业者李玮琛正与西科控股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一边悠闲地喝着咖啡,一边轻松地交谈着合作协议。“今天太高兴了,我的项目拿到了西科控股公司200万元的天使投资,第一次创业就能找到这么多投资,也算是投资人对我们的认可。”李玮琛介绍说,喝一杯咖啡,让创意与投资碰撞,在“创途在XIAN”这家名叫DO+创业咖啡吧的咖啡馆,已成为不少草根创业者实现梦想的舞台。“不是咖啡好喝,而是‘创业咖啡’的概念符合创业者初期所需要的社交及成本控制需求,每天存在大量创业者与无限可能的合作商机+高性价比的会晤空间,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有识货的投资人。”
“我们虽然也在卖咖啡,但‘卖’得更多的却是关于创业和投资的梦想,为我们的资金寻找更好的标地和出路。”DO+创业咖啡吧负责人解释说,DO+创业咖啡吧更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金矿”,大批新鲜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可供自己淘选。半年多时间里,14000名年轻创业者走进这家咖啡馆,每天平均有10多个创业项目递交,3到5个创业项目约谈。目前已有“乐收快递服务站”和“驴友”社交软件“漫游人”等6支创业团队在这里拿到了投资。
同样在西安高新区,一家叫“西安金融家咖啡”的众筹平台最近刚刚挂牌营业,这家咖啡店由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资本资深专家作为发起人,聚集了包括西部信托、陕西省产业投资集团、西部投资控股等50家省内外金融投资机构法人,各类顶尖金融优秀人士及项目、高端人才在咖啡厅相聚,汇集起了一个巨大资金库、项目库、人才库, 可以为各种类型的企业提供融资、发掘高端人才、资本市场进行对接等服务。
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目前,“咖啡融资”加上西安高新区原有政府金融服务平台,让85%的区内注册中小企业找到了融资渠道。
初发的幼苗需要水土的栽培,而金融支持则是给“创客”空间最好的“肥料”。为积极培育创业金融生态,更加有效配置金融资源,高新区近期发布了《 “创业中国”西安高新区行动计划(2015-2020年)》,在今后的五年里西安高新区将重点实施五大创业工程,并发起成立陕西省首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设立5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和1亿元风险补偿资金,用以对为区内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首轮投资的天使投资机构,以及提供债务融资、融资担保服务的合作商业银行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在经营中产生的风险损失给予一定补偿。同时,推出科技企业保险补贴和科技企业债务融资贴息政策。参与综合信用等级评价且信用等级达到B级的科技企业可享受保费补贴政策,补贴额度按实际支出保费情况给予50%到70%的补贴;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对其流动资金贷款最高按照贷款入账日人行基准利率的50%给予进行贴息,对其债券融资最高按照募集资金入账日的人行基准利率的50%给予进行补贴。为更加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增加初创和成长期的小微科技企业贷款的有效途径,为这些小微科技企业提供一个更便捷的融资平台,创业园拟发起成立陕西省首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已联合了西安市科技局、高新区软件园、高新区风险投资公司、陕药控股等出资主体,也争取了省内为科技企业金融领域运行状态最好的高新区创新担保公司在运营和管理方面的支持,正在争取省科技厅的支持,进一步论证完善方案。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天是开拓奋进的季节。伴随着“创途在XIAN”的运营,西安高新区建立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趋于完善成熟,建设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之一。目前,西安高新区已经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5家,其中国家级13家,孵化器面积超过200万平米,累计孵化毕业企业1047家,在孵企业2200余家,孵化器企业从业人员已超过5万人,2014年,高新区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在创新2.0时代,这种无处不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气息,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将在这片土地产生更加令人期待的蝴蝶效应。
华商记者 邓俊新
编辑:行业
相关热词搜索: 百姓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