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户政部门:户口迁移与集体利益收益分配无关

综合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15-07-11 07:50:45
[摘要]户口在城九区内,因婚迁要求在城九区内农村地区落户的,凭双方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村委会出具的“居住证明”,填写《入户申请表》,由派出所直接办理落户,实际成为了市内迁移的户口登记事项。

  昨日,华商报记者就城乡统一户籍登记管理制度的焦点问题采访了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户政部门(以下户政部门简称“户”)。

  华商报:此前,西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人数分别有多少?

  户:据统计,2014年底,西安市户籍人口为80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近400万。

  华商报:统一户籍管理后,在西安市对于外来户口迁移、落户有哪些影响?

  户:没有影响,按照原先落户政策,统一落户为城市居民户口。

  华商报:什么样的是“居民家庭户口”?什么样的是“居民集体户口”?两者最大区别是什么?

  户:以“具有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立户的称为家庭户口,而把以“无血缘关系而居住在一起的人员”立户的,即由业缘关系共同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或公共宿舍的人而立户的称为集体户口。集体户口没有户口簿,只有户口卡,一般由工作单位或户口挂靠的人才交流中心保管。集体户人员结婚或上社保时,需要向保管方借取户口卡。

  华商报:原先“农业户口”居民享受到的政策红利有没有发生改变?比如城中村居民,原来是农业户口,每年可以分红,或是在拆迁时分地赔偿,现在会不会受影响?

  户: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以是否拥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为依据,户口登记不作为享有集体收益分配权的依据,户口迁移与集体利益收益分配无关。

  华商报:已经迁到城市的户口,能否再往农村落户?

  户:可以,西安市内落居民家庭户口。因为户籍改革之后,农村户口已经取消,以后没有农村户口这种说法,统一成为了城市居民家庭户口。

  华商报:户籍改革后,如果大学毕业生的原籍在农村,且农村仍有本人或直系亲属的合法固定住所,迁入地的行政村及乡镇(街道)同意接收的,户口能不能回迁至原籍农村,落户村集体户,户口性质不变?

  户:可以,西安市内落“居民家庭户口”。

  华商报:政策性落户有没有发生变化?

  户:政策性落户仍然不变。农村地区退伍、退学、高校毕业回原籍等户籍事项,由村委会出具“居住证明”后办理。

  华商报:户口在城九区内,因婚迁要求在城九区落户的,怎么处理?

  户:取消农业户口后,农民婚迁事项随之取消。户口在城九区外的人,因婚迁要求在城九区内农村地区落户的,要求村委会出具“居住证明”,一律按现有居民三投靠政策要求执行。

  户口在城九区内,因婚迁要求在城九区内农村地区落户的,凭双方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村委会出具的“居住证明”,填写《入户申请表》,由派出所直接办理落户,实际成为了市内迁移的户口登记事项。

  华商报:市内如何迁移?

  户:城九区内迁移的,按照人户一致原则办理,拥有合法固定住所是基本原则。合法固定住所指包括本人或夫妻共同购买、房改、接受赐予、继承、经批准自建等途径获得房屋合法产权并持有《房屋所有权证》的住所,直系亲属拥有房屋所有权并供其居住的住所,租住属公有产权的房屋并持有使用证明的住所。

  对于在银行按揭购买的商品住房,其按揭还款未缴完,《房屋所有权证》还被银行质押的,可提供银行按揭合同、购房合同、开发商开具的缴款收据,还要提供物业开具的入住证明。为方便群众落户,在小区已具备落户的条件下,对于全部房款已缴清,正在申办《房屋所有权证》的,可提供购房合同、购房发票、开发商开具的正在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证明和物业开具的入住证明。

  农村地区合法固定住所概念,参照城市地区合法固定住所概念中“直系亲属拥有房屋所有权并供其居住的住所”的要求,以及《西安市公安局关于印发办理各类户口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中的要求,农村地区应出具宅基地使用证或土地证或村委会出具的证明。市内迁移由派出所户籍室直接办理。

  华商报:以后,农村地区如何分户、立户呢?

  户:自然取消“农转非”和“非转农”户籍业务的办理。农村地区的分户、立户仍然按照《西安市公安局关于印发办理各类户口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执行,应出具宅基地使用证或土地证或村委会出具的证明。农村地区妇女为新生儿报户口的,不得索要村委会证明,一律按照《西安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落实便民利民措施规范户籍业务办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按新生儿落户要求办理。

  市民如有问题可拨打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户籍咨询热线029-86751622咨询。

  华商报记者 卿荣波

编辑:白玫

相关热词搜索: 房屋所有权证 百姓民生

上一篇:第4批省级机关公车拍卖预展 平均起拍价2.58万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