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授——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研讨班期间为学员们进行专题讲授的老师来自各个领域,可谓“阵容豪华”,既有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等省部级领导,也有尤政、林忠钦、干勇、殷瑞钰、屈贤明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或著名专家。他们讲授的内容各成体系,层层递进。从科技发展道路到创新体系建设,从制造业质量提升到工业发展,以及“互联网+”行动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不仅对重点内容进行了深入地剖析,也对未来的发展给出了行动方向。“有水准,有深度,真是让人受益匪浅!”课间走出报告厅休息的学员们总是这样议论着。
“作为新兴工业国家的中国,如果我们抓不住这次机会,在别人进行工业4.0的时候,我们还在进行工业2.0,就要在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就算实现了工业化,还是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远远甩在后头。”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以“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与典型案例剖析”为主题为研讨班做了首场报告。周济强调:“中国制造2025”的重中之重是高端装备工程,一定要把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主攻方向,创新驱动,跨越发展。
“我国工业大而不强、亟需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矛盾更为突出,依然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为学员们解答了“为什么要制定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要点是什么?”、“如何抓好中国制造2025的贯彻落实?”这三大核心问题。 实施中国制造2025,地方是关键。政府对一些关键领域或环节给予扶持,是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苗圩在专题讲授中提醒,一定要防止政府引导变成政府主导,甚至代替市场做决策,避免盲目投资并陷入新一轮低水平重复建设、地区间产业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的“传统发展误区”。
如今我国制造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未来的发展仍要做好创新驱动发展的统筹布局。“这是一个大家都在谈科技的时代,但是有曲解,也有炒作,我们首先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要避免道听途说,更要避免一己私利,”来自科学技术部的曹健林副部长告诫学员们,要警惕“捧杀”,也要警惕“棒杀”。”
面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新要求,中国工程院林中钦院士分析说,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整体质量水平不高,而质量升级正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智能制造也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编辑:蔡勋
相关热词搜索: 学员 中国制造2025 研讨班 互联网+ 空间技术研究院 行动纲领 先进制造业 总书记 智能制造 强国